“我们要挑选身心、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培养他们成为医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用家乡的语言,服务家乡的人民。”
——莫尔斯《紫色云雾中的华西》
华西协合大学(下文简称“华西”),犹如镶嵌在成都平原的一颗明珠,闪耀着奕奕光辉。在医学界,至今都流行着“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这样的说法,华西的名望与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自年成立以来,华西的命运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深连接,可以说,哪里有疾病灾难,哪里就有华西人的身影。
华西,同样是成都人心中的一个结,当我们每次尝试去解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故事被发掘出来,触动人心。而今天,我们想从土生土长的华西坝子弟邓长春,收藏的一系列华西的老照片讲起。
邓长春自年退休之后,邓长春一直致力于华西坝老照片及背后故事、资料的收集工作。他和几位华西坝子弟一起创建了“华西坝朋友的天空”网站,专注于华西坝文化的发掘、交流、推广工作。他常常调侃:“退休以后,我重新上了个大学,读的是华西协合大学的历史专业,现在还没毕业。”
下面,我们就从邓长春收藏的华西坝的照片里,探寻当年那些风华往事,在浪漫、唯美、有趣的画面故事之下一窥华西的精神。
照片中的人叫莫尔斯,他是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第二任院长、加拿大解剖学家、人类学家。开篇的三段文字就出自于莫尔斯关于华西的回忆录中,后经翻译编撰,于年出版,名为《紫色云雾中的华西》(原名“紫色云雾中的三个十字架”)。翻译者其中之一就是邓长春的父亲,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邓显昭。
莫尔斯年出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劳伦斯镇。年来华后曾在四川宜宾行医7年,年秋来到华西,先后两次出任院长。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74岁。
在华西,莫尔斯讲授解剖学、普通外科学、矫治外科学,同时也在医学院担任临床外科工作。同时,他对中国的传统中医保有浓厚的兴趣,他学习了《医宗金鉴》、《*帝内经》、《本草纲目》、《医林改错》等书籍,并发表多篇有关中医的文章。他认为,医学传教士对中医的看法,并不是要大家全盘接受,中医经过漫长时间的积淀,必定有其合理性,必须承认中国中医心理学中的合理因素,将之正确引导,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
这个概念非常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中西医结合,莫尔斯在90年前就提出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莫尔斯在给学生上解剖课。邓长春细心地给照片中的每个人编号,并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落实了每个人的真实姓名及毕业年份。他的父亲邓显昭曾跟他说过,年父亲入校到毕业,每个学生可解剖3具尸体,但到近些年,华西每年入学的名新生,由于尸源等原因,6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
可能正因为太了解当下高校科研、教学遗体短缺的现况,邓显昭早在年就立下遗嘱:
我和你母亲死后要捐赠遗体给华西解剖教研室,你们要尊重我们!去世后不设灵堂,不搞追思会,不搞告别仪式。我们医院因故或因病救治无效,在心跳停止后,立即按此号码通知我校,通知他们立即来接送遗体去进行药物注射,以保养遗体组织的质量。
年11月18日,邓显昭仙逝,遵照他的意愿,心跳停止跳动4小时后,他的遗体就被送至华西解剖教研室,进行遗体处理。母亲肖淑芳同样如此,年2月5日去世后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两人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他们所热爱的医学事业。
照片的人就是邓长春的父母邓显昭与肖淑芳,他们于年12月23日所拍摄的结婚照这也是邓长春收藏的一张照片,也是这一次我们所观摩到的最唯美和浪漫的一张。
因为照片太美好了!不仅这位女学生长相知性甜美,身着格子样式的改良版旗袍优雅大方,露出半截修长的腿,平底鞋+条纹袜,这样的搭配现在看来也丝毫不过时。
如果你试着回到当时的年代,可能会更受触动:在硝烟四起的抗战时期,华西坝的校园为同学们保守了最后一份安宁,那悠扬美妙的琴声不仅点缀了那天姑娘的美丽心情,更陶醉了76年以后看客们的心。
邓长春告诉我们,这位女学生叫俞世范,是父亲邓显昭的同班同学。但她不是年和邓显昭同期入学的同学,而是抗战辗转来到华西坝插班的学生,大约来自齐鲁大学医学院。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6月的一天,地址在华西协合大学女大院的*孝逴纪念台,主人公是当年华西的一位女学生。从照片上能看出来,那一天蓝天白云,初夏和煦的阳光温柔地照在脸上。当时的华西坝不像今天这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事实上那时除一所大学外,周围还都是农田。
看到这张照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这帮学生太调皮了,还是年轻的时光真好?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的冬天,从背景不难发现拍摄地点是华西坝的钟楼和荷花池边。左上角的那个人就是邓长春的父亲邓显昭。年,90多位高中毕业生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牙学院。医牙学院学制七年,要求极为严格,淘汰率很高。经过三年的学习,只剩下13位同学经受住考验留下来继续学业。他们结拜为兄弟姐妹,以长幼排序,邓显昭排名老二,被称“二哥”。
这一天,他们相聚在一起,是为送别排行老三的叶成中参加抗日远征*,站在树下最右边的即为叶成中。他们先是到复兴桥买老字号“8号花生米”,坐在广益坝(今大学路12号院)的草坪上聊天。然后来到华西坝的荷花池边,爬上了这株银杏,请人用叶成中的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们看到照片中只有12个人,排行最小的刘源美因为有事,提前离开了。
这些脸上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大学生,后来都获得了华西协合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各自领域成长为优秀的专家。邓显昭是泌尿外科专家,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杨式之是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医院工作;*安华是感染病学专家,华西临床医学院感染科主任……而他们欢送抗战的叶成中是一位泰国华侨,抗战胜利后从*队复员回校继续学业,毕业后到香港行医。
华西协合大学医牙学院级同学毕业合影,照片里的同学们,女生优雅、端庄,但又不失当年的时尚装扮,而男生们则帅气、阳光,绅士感十足!
即便已离开学校多年,但他们的同窗之情却丝毫未淡漠。我在邓长春老人的家中,看到了他保存的父亲邓显昭与同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往来书信,上世纪50年代,邓长春家中的衣服被人偷空,正是叶成中从香港寄来了几丈布料,一家人才有衣服可穿,同学之情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邓长春家中的书柜里,收藏了很多关于华西坝历史的珍贵资料。包括父亲邓显昭与同学往来的信件、学籍档案、各种证件聘书。图为邓长春向我们展示父亲给学生上课所制作的幻灯片
如今,如果你去到华西坝荷花池,依旧能见到这颗银杏树。只是当年同学们爬上爬下的小树已经长成一棵多年树龄遒劲有力的大树了,当年在树上欢声笑语的年轻人,散落人间后又归于尘土,如今应该都在天堂了吧。相信他们在那里,亦如当年这般明亮活泼。
上图一为年成都仁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师生合影,邓长春的母亲肖淑芳就在其中,照片中的她们穿着梦寐以求的护士服,充满青春活力。图二为年华西建校70周年,成都仁济护士学校的校友在第八教学楼前合影。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美丽的白衣天使已经成为护理界的老人了,她们为医疗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上图为邓长春父母年结婚时的照片。
新娘的嫁医院的白纱布组合而成,在华西坝赫斐楼(后称第四教学楼)里的小礼拜堂举行简单的仪式后,在楼外吉普车旁拍下了这张结婚照。当时在没有婚纱和其它准备的情况下,用了一辆美*的吉普车,采摘野花,医院里的纱布扎成的花球布置成了一辆很特别的婚车。
对比下如今豪华的婚礼,或许简单也不失为一种特别的纪念。
上图为华西校园内的行*楼,也是过去华西大学事务所,也叫怀德堂。该楼由美国纽约长岛北岸的罗恩甫夫妇(MrMrs.JoeMorrell)为纪念白槐氏(Ms.Whiting)捐赠,年动工到年建成。
该楼是设计师荣杜易最得意之作,中式木结构、屋顶外观和脊兽,西方结构的门、窗和壁炉烟囱,墙上的兽、飞狮和八卦,侧面像庙宇和牌坊,佛教的莲花座装饰基督教教堂风格的建筑,扇形瓦当上有篆字(华西协合大学),它是中西合璧的典雅殿堂,无一不体现出荣杜易的匠心,它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中西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荣杜易在设计怀德堂后就再也没有回中国,大楼长期效果如何,一直是他牵挂的心事,他孙子了解祖父的心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托英国前首相希思,在他访问中国之时专门到华西参观该楼和华西坝老建筑,希思很高兴看到60~70年前建造的楼堂至今仍然坚固、美丽。
华西协合大学钟楼照片,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供图(本文图片为邓长春提供)你知道吗?如今我们所熟悉的华西钟楼,楼顶最早是照片中的哥特式尖塔顶,而非现在的中式楼顶。钟楼于年建成,是为纪念钟楼的捐赠者美国医生柯里斯。钟楼的设计者荣杜易在钟楼的设计图上有一段英文说明:“钟楼在华西协合大学南北中轴线的南端,是献给柯里斯先生的礼物”。如今,华西钟楼已经成了成都市的文化地标建筑。
上图为各时期的华西老校门。
照片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档案,属于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上图为日*轰炸成都后,华西怀德堂门庭的担架队及华西教室里面躺着的伤员。
年3月,在华西协合大学校园内迎来了一个大自然的使者---活泼可爱、取名“潘多拉”的大熊猫。潘多拉的到来在华西坝引起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