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这个职业,乍一听起来就是很冷僻的一个行业,因为书法本身的传统性、高门槛、和行业的需求度,都不是这个社会必需品,更不是刚需。所以社会人士对书法的观念,也仅停留在只是把书法用作修身养性,或者闲来杂谈,顶多只是附风弄雅的文玩。
故宫博物馆藏品:神龙本兰亭序那么,书法到底是不是诸如上面所说的仅仅是文玩而已呢?笔者倒是有自己的一些观点,认为很有必要跟读者分享一下,不然还会有更多的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书法的高门槛,是一定的,作为书法这个传统艺术的行业,自古以来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领域可以包含到方方面面,不具备一定的修为,还真的是望书兴叹,莫衷一是,这也是书法独有的特殊性。
既然书法具有这个特殊性,那么“书法经营”也一定具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够体会得到的,下面作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下:
01书法的圈子效应
通常具有一定造诣的书法家,他的圈子基本是建立在上层建筑社会,就像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丹阳太守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自己还是右将*,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东床快婿”说的其实就是他。跟他玩得好的都是非富即贵之仕。在《兰亭序》中所描述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雅集中,就有谢安、孙绰等四十余名贵族一起参与。
兰亭序竹刻局部同样,在现实社会,也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但凡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法家,多少都会有一些非富即贵的朋友。这也是因为,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很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身心修养和综合素质,这也是修养越高,接触的社会层面也就越高的原因(当然,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附风弄雅之士,迟早还是会被自然淘汰出局的)。试问,都在上层建筑了,还要研究什么经营之道吗?
02书法的人脉效应
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书法家,都很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敬重,且不说这个书法家的字值多少钱,有幸能够得到一幅真手迹,多少还是可以张挂在家里装点一些文化气息的。因为书法家的这种特殊身份,很容易能够接近社会,并且深入群体,如果加以赠送一些字迹,轻易的就树立起群众形象,走到哪里都非常受欢迎。
本文作者作品由于书法家的这种比较高的人缘因素,找人办事什么的相比普通人就显得便利许多,这也是书法家不用懂经营之术,也就可以轻易得到的人脉渠道。试问,有了这样的人脉渠道,还有什么难事不好解决的呢?
03书法的育人效应
书法家只要坚持艺术的修为,静观世态,修身养性,扎实功夫。就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还可以赢取他人的爱戴,进而达到育人子弟的模范地位。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很多专业从事书法教育的先生,一辈子投身在研究如何育人子弟的学问,有的甚至写出传世典著,供后人学习和观摩。
杏坛讲学就像“杏坛讲学”的孔子,门徒众多,除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还有著名的孔门十哲。当然还有王羲之的书法学术地位,近两千年来,一直被尊崇为“书圣”,追随他的子弟何止千千万万。近看,一些书法大家,不说弟子三千,用一句“桃李满天下”的赞誉,还是足以称道的。试问,有了这满天下的桃李,生计多少总不是问题吧!
04参与讨论投票支持一下吧
有了以上几个观点,相信很多人对书法家的经营之道,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什么关于书法家经营之道的话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