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奎国医学堂
陈某某,女,72岁,年7月4日初诊。
主诉:反复气喘1年余,加重2月余。
现病史:
缘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二楼即气喘、心慌,伴双下肢足微肿,医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西医门诊规律“降压、控制心室率、利尿、抗心室重构”等治疗,疗效尚可。2月余前上述症状加重,活动后加剧。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今为求中医治疗,慕名来诊。辰下:气喘,动则加剧,心慌,时有咳嗽,双足肿,乏力,口干,寐差,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补气通络方加减。
*芪30g葛根20g薏苡仁20g茯苓30g葶苈子12g石斛12g百合20g炒酸枣仁15g凌霄花10g山楂20g神曲12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年7月11日)
药后气喘、心慌较前缓解,水肿减轻,诉纳寐欠佳,守前方加太子参20g,牡蛎30g,谷麦芽各12g,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7月18日)
药后证缓,双足微肿,守前方加益母草20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后守方随症加减,坚持服药近2月,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语
吾师注:“宗气灌心脉能行血、生血、摄血而通脉舍神”,宗气不足,鼓动心脉无力,血行瘀滞,血不利则为水,水凌心肺,故见喘咳、心慌,动则耗气,故气喘加重;气虚无以运化水湿,水液不利,下趋留阻于足,故见足肿;水液留聚,无以上乘于口,故见口干;宗气不足,无以布散全身,形神失养,故见乏力;气虚血瘀,心神失养,故寐差;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此为气虚血瘀,水凌心肺之证。吾师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泻肺平喘。方拟师爷陈亦人教授所传验方补气通络方加减。
方中*芪为补气圣药,补气以行血通络,气行则血行;葛根解肌通络;茯苓健脾宁心,配薏苡仁利水渗湿;葶苈子泻肺平喘;石斛养阴,配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炒酸枣仁宁心安神;山楂一可活血,配凌霄花行血祛淤,二合神曲消食顾护脾胃;诸药合用,宗气得补,血运得畅,水肿得消,瘀散络通。
二诊药后气喘、心慌较前缓解,水肿减轻,诉纳寐欠佳,守前方加太子参益气养阴,牡蛎重镇安神,谷麦芽健脾开胃,亦可防葶苈子苦甚伤胃,使气血生化源源不断,久服无弊,平稳取效。三诊药后证缓,双足微肿,加入利水化瘀之品以治标,守前方加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后守方随症加减,坚持服药近2月,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发作,控制良好,疗效满意。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