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丰茂。伴随着风吹麦浪的丰收气息,玫瑰镇葛庄村的亩红玉杏已是硕果累累,前来采摘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整个红杏林里,随处可见果农们帮顾客装箱、打包的身影。
如今的葛庄村,与五年前的贫困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因为*策扶持,葛庄村顶着“贫困村”的帽子从偏远的旧村搬进了玫瑰镇夏沟社区,但搬迁之后的葛庄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广大村民微薄的收入依旧成为制约葛庄村持续发展的难题。为了帮助葛庄村村民顺利实现全面小康,年3月,平阴县总工会派驻刘颉同志到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到村任职后,如何盘活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让葛庄村摘掉“穷帽子”成为刘颉同志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实地走访,他决定在壮大村集体收入上下功夫、做文章。葛庄村旧村属于丘陵地貌,山高沟深、土地零散,无法实现大面积发包经营,于是,他就在选派单位和镇*委的支持下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到肥城古店村参观学习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到莘县学习生态旅游经营模式,不断寻找脱贫路径、拓宽致富思路。
在刘颉同志同志的带领下,葛庄村走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特色扶贫经营发展模式,借助村里独特的丘陵地貌优势,带领村民在复垦出的耕地上种植红玉杏,同时,成立南部山区生态发展专业合作社,引领果农搞好种植和销售。现在的葛庄村,仅种植红玉杏,每年就给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葛庄红玉杏个大且饱满,色艳而味鲜,一口咬下,汁液爽口,依靠采摘、电商、批发等多种方式销售到青岛、聊城、深圳等多个城市。刘颉同志说:“看到村民们脸上天天挂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我得到的最大安慰。”下一步,葛庄村将依托红杏优势,搞好乡村旅游和观光采摘,让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