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界里有成分党、颜值党、肤感党、功效党等各种群体,小斑觉得还是成分党最多。毕竟一款产品的功效的基础就是成分啦。
但成分党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误区,比如:
“有这个成分就是好产品”
“排在成分表末尾的成分效果不大”
“这个成分浓度高,效果一定很好”
“这个含有xx防腐剂,会烂脸”
小斑曾经说过很多次,一款护肤品好不好,还要看整体的配方体系,一个真正的好的配方师在研发配方前,就会考虑到产品整体的刺激性、有效性、配方协调性、肤感、工艺、保存等等各种的问题,考虑的一定会比消费者多。
就拿有效成分浓度来说,有些有效成分不需要很高的浓度就能起效,可能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就有效。比如抗衰老的多肽类成分、视黄醇等等都是低浓度就有效的成分。有些活性成分加多了反而会出现刺激,颜色气味不好、不稳定等问题。
像号称“原料桶”的某加拿大护肤品牌,产品一直以平价、高浓度著称,备受成分党青睐,但也有很多人吐槽其刺激大和肤感差。
另外,我们面对这么多护肤品成分,很难不贪心,既想淡纹又想美白,既想修护又想抗氧,叠加不同功效的产品是多数人的做法,有些成分相遇能用出1+1>2的效果,有些成分相遇就会“打架”,搓泥、抵消效果是小事,烂脸了哭都来不及!
重点来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哪些成分不能一起用。
#01
任何酸类都不能混用
大家都知道刷酸具有去角质,疏通毛孔等作用,但是无论是水杨酸,杏仁酸还是果酸,绝对不能混合使用两种及以上产品,因为刷酸本质上是加快皮肤新陈代谢,药效过猛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很容易引发过敏烂脸,就更不要再加角质磨砂类产品啦,效果堪比砂纸脸上蹭!
另外,使用含酸类产品前后不要使用芦荟胶,晚安冻膜等凝胶自己的产品,否则会把酸的效果抵消。
另外,其实小斑还是不建过度刷酸,会破坏皮肤角质层,更容易敏感,加剧皮肤问题,如果有需求,可以在皮肤科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皮肤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后严格执行。
#02
含酒精+含蛋白不能混用
很多护肤品中都使用了酒精(乙醇)作为溶剂,大部分常见的防晒或者保湿水中都有添加,但是如果和蛋白类(比如含肽)的精华,面霜,面膜同时使用的话,酒精就会把蛋白分解掉,再贵妇的养肤成分都会白白浪费掉。
#03
胜肽不要和高浓度原型VC类产品混用
胜肽其实就是小分子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因为分子量小的特点,涂抹在皮肤上很容易被皮肤吸收,透过皮肤作用于真皮层。增加皮肤组织、加速细胞再生,常用于高端抗皱产品。常见胜肽有乙酰基六肽-8、蓝铜胜肽等。
胜肽在PH6-8时的溶解性最好,而很多高浓度原型VC类产品的PH值都是低于3.5的,这会影响胜肽的溶解和吸收。
#04
高浓度酸+高浓度A醇(视黄醇)不能混用
不少抗老、淡斑的产品都含有A醇(视黄醇)及酸类的成分(果酸、水杨酸等),两者均可增生胶原蛋白及去除老废角质的功效,不过如果两者一起用,便会令保养功效降到最低,导致肌肤引起红肿、脱皮等敏感情况外,还会令肌肤变得干燥及失去弹性,让肤质老10岁!
虽然市面上有不少产品配方中都同时含有水杨酸、果酸+A醇的产品,但这些成分出现在一个产品都基本上是低浓度添加或是1个高浓度搭配1个低浓度,以免过分刺激。
另外,还有一个错误的说法:烟酰胺不能和VC一起使用。烟酰胺不能跟VC搭配是基于酸性环境下不稳定会转化为烟酸,但实际上烟酰胺热稳定性好,只有在高温环境下遇到强酸和强碱,才会分解为烟酸,我们在日常护肤中,烟酰胺和VC是不会出现分解成烟酸的情况的。
所以烟酰胺是完全可以跟VC搭配使用的,而且不少产品的配方中也会同时出现这种搭配组合。
烟酰胺和VC都是美白的主力军成分,渗透性好,亲水亲油,可直达真皮层更易被肌肤吸收。
还是那句话,大家一定要明白,护肤效果绝不是单纯的浓度提升+成分叠加,还要考虑成分+工艺协同等诸多方面。如果你没有好好做攻略,就不建议自己叠加产品,乖乖用一套护肤品就好,因为一个套系的护肤品功效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整体用下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套系产品的成分都是经过配方师多次打磨调配的,使用后不用担心因产品成分不合而刺激皮肤、或者是抵消效果。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