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行业的产业革新。酶解技术的升级改变的不止是燕麦,而是整个植物蛋白饮品行业,樊树星说,“这是结构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每日盒子定位自己是“更健康的新一代植物蛋白饮品”品牌,而不是燕麦品牌。
作者
庞梦圆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家创公司
植物饮品行业正在经历群体性变化,新品牌不断出现,但出现的方式不同。有的从原料入手,主打还未被市场发现的新成分、新口味,有的选中一个植物基,从饮料,做到零食,个护,充分发挥该原料的价值。也有的如每日盒子,只做一种形态,饮品,因为其创始人樊树星看中的,是植物蛋白饮品行业出现的结构性机会。
樊树星今年26岁,在去年创立每日盒子之前,曾在线下开过一个轻食店,“我可能是北京最早一批开轻食店的”,那时候,他的店里就曾自制燕麦奶,“我们买来燕麦,自己做成奶”,那会儿还叫“素奶”。
但是,自制与零售逻辑不同,零售需要考虑保质期、包装、产品稳定性、可批量生产的可能等等。那时候他也曾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因为看到燕麦奶的技术升级,参与到整个植物蛋白饮品的升级中来。
燕麦奶是每日盒子进行植物蛋白饮品结构性升级的切入点,实际上不应该称之为“燕麦奶”,每日盒子的包装盒上明显地写着,“我们不是奶,是好喝的燕麦”。
此前,“燕麦奶”曾浅浅地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它的显著身份是,给乳糖不耐的人补充相似的蛋白营养,有意无意地对标着牛奶。有些燕麦品牌甚至在宣传上直接强调,自己的产品是燕麦奶,不是牛奶。不过,燕麦饮品始终没有占据足够的市场,业内第一的Oatly,多数时刻只能作为咖啡伴侣出现在星巴克等一二线城市的B端渠道里。
如今,随着生物酶解技术的进步,以及“0糖0脂”等健康相关的概念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深入人心,燕麦饮品重新找回热度。但樊树星认为,“燕麦奶能不能火,不取决于能否替代牛奶,而是能否替代一部分豆浆市场。”
在他看来,燕麦奶重新受到欢迎,不是需求侧创新的结果,因为用户依然需要多样化的蛋白营养,而是供给侧升级所致。而从供给侧来说,燕麦提供的是植物蛋白,牛奶是动物蛋白,二者不构成替代关系。能构成替代关系的,是市面上已经有的、且已形成消费习惯的豆浆、豆奶,甚至是核桃露、杏仁露。
且这种替代很有可能发生。
元气森林带火了0糖0脂等概念,而“豆浆不加糖是不好喝的,加少了也不好喝”,不符合“0糖”的需求。至于核桃露、杏仁露,“可以说就不是植物奶制品,而是饮料,香味靠香精、蔗糖调制,浓郁感依靠单双甘油酯等乳化剂实现,纯粹的杏仁喝不出那么香甜的味道”。
但因为生物酶解技术的升级,燕麦不加蔗糖、不加代糖,不加香精,也能拥有独特的香甜风味,同时燕麦还能提供独特的营养价值,比如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近20种氨基酸等等。因此无论在口感上、味道上、还是价值上,新一代的燕麦奶都更能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行业的产业革新。酶解技术的升级改变的不止是燕麦,而是整个植物蛋白饮品行业,樊树星说,“这是结构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每日盒子定位自己是“更健康的新一代植物蛋白饮品”品牌,而不是燕麦品牌。
燕麦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是每日盒子进行植物蛋白饮品升级的切入点。但除燕麦外,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