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仙气缭绕到堕入红尘,杏花是如何背上风流
TUhjnbcbe - 2025/1/15 19:48:0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南宋诗人叶绍翁,将红杏写成了春天里一道令人惊艳的风景,我们后人却将红杏出墙解读出完全不一样的意思,真是意料之外!

古人认为杏花有“三次变脸”:含苞待放时,花色是纯红的;争艳怒放时,渐变淡红;待到花落时,又由淡红转白。不过“杏花看红不看白”,所以诗人们喜欢的还是杏花含苞待放时,如“红蜡半含萼”,“蓓蕾枝梢血点干”,这样的杏花更有如女人一般含羞带怯的美感。

红蜡半含萼蓓蕾枝梢血点干

其实,杏花只有白色和微粉色,杏花的红是花萼的颜色,所以当还是花苞时,有花萼裹着,那是纯红色,当欲开未开时,它的娇艳粉红还是花萼衬托出来的,待到杏花完全绽放,便彻底从红色变成纯白浅粉,一片“皓若春雪团枝繁”景象,虽不是古人最喜欢的样子,倒也有另一番繁盛的美感。

皓若春雪团枝繁

杏花的美是娇柔与美艳并存的,不像梅花那么清冷,但也不像桃花那么艳俗。无怪乎古人喜欢以红杏比女子,形容女子肌肤“雪绕红琼”。

看着已然盛开的杏花,我倒是觉着已开的杏花更像女子,白色花瓣恰若女子胜雪白皙的肌肤,花萼上的那点点胭脂红,像极了女子精心妆扮后的红唇,如此唇红肤白,女孩的娇艳美丽简直呼之欲出。

然而,杏花是如何与女子出轨风流联系到一起的呢?杏树甚至莫名被呼作“风流树。”

在最早的春秋战国,杏本还是神圣庄重的,《庄子》里有孔夫子在杏坛抚琴,他的弟子在杨光的树影里读书的描述。而且据《花经》的记载,杏跟仙道还有些密切联系,在清《红楼梦》里,探春对应杏花,乃是“相国栽培物,仙人种植花”,亦是仙气缭绕的。在唐末以前,杏花也多是“春浅香寒蝶未游”的意象,就算是在后来叶绍翁写了“一支红杏出墙来”,使人们欣赏的依旧还是“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至于为什么红杏出墙就成了后世传言的女子出轨,也许还是拜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所赐。杏花本就多被喻为女子,红杏出墙偏又能对应画面,人们再来点民间传说:杏树不结果,只要系上处女常穿的裙子,树由此好比受孕,就会果实累累。加上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记》里如此直白的评价杏树为“树性淫者,莫过于杏”,直称杏树为“风流树”。这风流的名声,杏花是不想背也得背了。

可惜了叶绍翁的红杏出墙明明写的是无限杏花春景,得知后人用红杏出墙形容女子出轨,估计叶绍翁也表示很无辜、很无奈啊!

杏花一路从“仙人种植花”跌落到“树性淫者,莫过于杏”,其地位真可谓一落千丈。不过也难怪古人说女子红杏出墙,不说粉桃出墙。杏花如此之美,想必那个如杏花一样的女子定是极美的,即是如此,男子自是要担心她红杏出墙的。

只是就这样给杏花贴上标签未免令人伤感,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不如坦坦荡荡欣赏它的美就好。就像在街上偶遇一美丽女子,我们可以夸她好看,但无需心生不必要的非分之想。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仙气缭绕到堕入红尘,杏花是如何背上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