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孩子的妈妈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
从把一个个“没人要”的孩子抱在怀里
当好他们的“妈妈”
到有教无类
努力让孩子们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1年来,杨守伟既是“慈母”“严师”
又是“医者天使”
她像一束光
照亮了孤残儿童的人生
“一个杨守伟是不够的,要搞好传帮带,让身边更多的人成为杨守伟。”老院长的话言犹在耳,杨守伟铭记于心。多年来,她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带出了更多的“好妈妈”;她在潍坊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以直抵人心的感动,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让善与大爱,生生不息;她扑在护理工作一线,向那些孤残孩子们传递着党委、政府绵绵无尽的温暖和关爱。
“杨守伟的兵,都是好样的”
年5月,20岁的苏娟娟走出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的校园,来到了当时还在坊子老区的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上班。一看到这个恬静又沉稳的小姑娘,听她说有在青岛等地实习过的特教经验,杨守伟就把她当一棵好苗子培养。
尽管有工作经验,这时的娟娟对于怎么护理照看孤弃孩子却完全不懂,但杨守伟一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手把手教她。喂奶、拍嗝、洗澡、理发、换纸尿裤……在跟着杨守伟的学习中,苏娟娟掌握了相当扎实的专业技能。
杨守伟对孩子们打从心底的疼爱,耳濡目染中熏陶了她;对儿童福利事业的执着,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给了她;对护理孤弃儿童的丰富经验,也在工作实践中让她有了更快的成长。
“只有一个杨守伟是不够的”。年轻护理员的执着,让杨守伟感到特别欣慰,特别骄傲!“像娟娟这样的优秀护理员,我们福利院里还有很多很多。”杨守伟说。
说起年轻一代的护理员妈妈,杨守伟像当年老院长第一次看到自己时那样含着泪花,因为,从她们身上,她看到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又一代希望!
“我们院里年轻的护理员,哪怕还没有结婚生子,对院里的孩子,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照顾抚育上,完全就是妈妈的样子。”杨守伟说。
教会一个孩子大小便要用多久?福利院的妈妈们教小书辉用了两年半。
13岁的书辉是唐氏综合征患儿,不到一岁时来到福利院。唐氏儿学走路慢,接受能力不强,智力发育迟缓。护理员妈妈就把每一个日常中轻而易举的动作分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教给书辉。为了锻炼他自己大小便,最初,孩子一天换七八条裤子,每天要无数次地给他洗澡。到了四岁,书辉终于能够自理。“在夏天会让他多锻炼,到了冬天就会强一些,等到再来一个夏天,他的自理能力就强多了。”她们就像呵护一棵小树的季节轮回,用耐心和韧劲扶着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走。
不仅是小书辉,福利院的唐氏儿有不少。为了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学会简单的社交和一对一沟通。护理员妈妈们在教会孩子日常饮食起居自理的同时,认真开发他们的主动语言,帮助他们学会更清晰地表达。比如有时会故意把一本书掉落在地上:“妈妈的书掉了,请帮忙捡起来。”孩子捡起来后,又教会他对话:“谢谢!”“不用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护理员妈妈们都希望孩子们更多地往社会上走,与正常人交流,能到快餐店、福利店等岗位工作——并不是想让他们挣多少钱,而是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年山东省孤弃儿童护理员技能大赛中,杨守伟带的护理员团队充分展示了急救、喂养、孩子沐浴、癫痫处理、呛咳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等成熟技能,“我们的成绩超过了当时学习时教我们的老师!”回忆起这些,她们跟孩子一样的开心和骄傲。后来,在年、年山东省举办的孤弃儿童护理员技能大赛中,杨妈妈团队又获得佳绩:个人两次获得一等奖,团队一次获得二等奖。
在杨守伟的带动下,“杨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10名核心成员全部拿到了大学学历,拿到了两项以上的护理或社工证书,成为护理骨干。
春晖博爱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几乎转遍了全国的福利院,他好几次联系杨守伟,想带福利院的几位护理员到外地当院长、业务副院长,都未能如愿,他衷心地感慨,杨守伟的兵,没有掉队的,都是好样的!
手挽手,为孩子筑起“铜墙铁壁”
妈妈,就是那个当危险来临时,不假思索把孩子护在身后的人。
年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护理员妈妈们的一场大考。有杨守伟跟名孤弃孩子们在一起的福利院,成了一座检验这支护理团队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方舱”。
“疫情当前,我们当然要与孩子们在一起!用自己的工作,把儿童福利院筑成一座水泼不进、针扎不进,坚不可摧的堡垒!”这是每一个护理员妈妈共同的信念。
危难关头,她们心里只想着自己照料的孩子,纷纷写下请战书,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讲条件。作为业务副院长、作为一名党员,杨守伟带队第一批进入一线封闭区。那天,是年农历正月初三。
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院里第一时间实行封闭管理。护理员不仅不能放假,还要封闭值守,她们的活动空间除了孩子们在的楼层,就只有几平米的临时宿舍,因为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就能为脆弱的孩子们多一层保险。
在位于四楼的临时宿舍,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杏树。刚入院封闭时,树冠覆盖一片白雪皑皑。疫情期间,妈妈们每天陪伴的,除了孩子,就是窗外这棵杏树。她们用这棵杏树来感知时光的流转、季节的轮回,从落满大雪,到吐出春芽,到花开满枝,到满树葱茏……她们还记得,这年的杏树是小年,没怎么结果。
从白雪覆枝到杏花开落,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杨守伟带领同事迅速制定出封闭管理下的消毒通风、体温检测、分餐送餐、物资采购、垃圾清理、夜间巡查等20多项工作制度,早上五点起床扫地拖地,在孩子们醒来之前完成消毒清洁,夜里10点,孩子们都睡着安顿好之后,开始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垃圾等,晚上每两小时,就要打着手电筒绕每层楼巡查一遍……从1月到8月,二百多天,护理员妈妈们24小时在岗。
她们比以往更加精心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有些孩子原本就体质弱,疫情当前,要让他们有更强的免疫力。二百多天,她们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踏实的囫囵觉。每天满负荷运转,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我们只是党和政府温暖的传递者”
有人说,是儿童福利院的“妈妈”给了孤弃儿童第二生命。但杨守伟说,我们只是党和政府温暖和关爱的传递者、传播者。
杨守伟的女儿小学三年级时写过的那篇作文《假如我是神笔马良》,如今,愿望已经实现了。孩子们住上了温暖明亮的大房子,有了专属自己的漂亮衣服、有新奇的玩具和有趣的绘本,想吃什么都能得到满足……
今天的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占地40亩,建筑面积平方米,中央空调全覆盖,室内四季如春,走廊上装饰着孩子们的画作,楼内时不时传来孩子们朗朗书声和欢声笑语,走在其中会让人恍然觉得就是一个高标准幼儿园。
康复训练室、卧室、治疗室、教室、图书室等功能房间一应俱全,配置了先进的生活娱乐、医疗康教、消毒消防等专业设备设施,服务功能完善。以前,护理员妈妈是用自己的体温和暖水袋来给早产儿保温,现在有了6个保温箱;孩子们实现了单人单床,全都用上了纸尿裤。
“只有一个杨守伟是不够的。”作为一名长期在孤残儿童护理一线服务的基层党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杨守伟始终记着这句话,尽己所能,向社会各领域宣传儿童福利事业。
荣誉加身,杨守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杨守伟说:“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他们叫我妈妈,我就不允许我的孩子被歧视、被轻视,我还想尽力为他们多做一点,总想让社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