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你读过这首诗吗全诗8句写出了无穷的韵味,
TUhjnbcbe - 2023/10/11 17:42:00
卡泊三醇软膏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news/a_13348084.html

有一位诗人,他拓宽了田园诗的容纳范围,将笔锋真正下沉于农村、农民之生活及其环境,写出了不朽的作品,为我国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信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也都想起了这位诗人的名字。没错,他就是宋朝诗人范成大,被众多人所追捧的著名大家。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风格恬淡,韵味十足的小诗,曾让多少人对纯朴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它就如一幅画卷,静静舒展于岁月的屏幕上,也深深镌刻于每一位读者的心境中。

貌似只要谈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是必须要提及的,因为这是范成大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那么,我们在本章中聊范成大,又要分享他的哪一首诗作呢?是被很多人遗忘于角落里,甚至说没用翻到过的这首《初归石湖》。

此诗用8句写出了至醇之味,诗巷特邀各位看官一起来品读。

初归石湖

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范成大曾因在*事方面与他人不合而被落职,最后领祠禄回乡,这首诗就是作者初归石湖所作。

诗的首联直接景起,在点明时间的同时也点明了地点: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旭日东升,早晨的烟霭迷茫,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掩映。石湖就坐落在横塘岸以西、越城以东。

前一句间接地点出时间,并且将石湖早晨所呈现出的美妙之景勾勒出来。后一句再从空间方位入笔,准确地点出石湖所在的地理位置。

首联的描摹不算细腻,但却让读者初步看到了石湖风景的与众不同,为后文的输出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颔联是对石湖景色的具体描写: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在一层层的稻花之外,可以看到行人的半截身影,池塘中有白鹭停留在那里,在菱叶的衬托下,它的羽毛显得格外洁白无瑕。

诗从此处起,就有了非常生动的特点。颔联中的两句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体现。其中物象“行人”“稻花”“宿鹭”“菱叶”皆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画面的丰富感与立体感就颇为饱满。

在读这一联的时候,我们的想象已经跟随作者的笔触进入了宁静和谐、安祥纯朴的田园之中。而在此时,我们的视觉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我们的嗅觉与感觉也皆得到了美的滋养,这就是颔联的力量所在。

写完眼前之景后,作者将笔锋落到了自己身上: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信步而走,旧时的路还是那样熟悉,但是当碰到邻翁的时候,却半天才能辨认出来,真是让人感到惊讶啊。

从笔调来说,这一联与颔联稍有不同。颔联轻松安逸,而这一联却悄然融入了几分沧桑之感。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拥有着同样的那份“乡心”,或许我们都对远去的时光格外留恋。所以在读到作者笔下的“旧路”与“邻翁”时,就很容易产生共鸣。

一个内心有家乡的人,无论他走多远,无论他离开多久,相信他都会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路一溪记得清清楚楚。所以作者在多年后回到家乡,依然可以“信脚知旧路”。

但光阴总会带走些什么,岁月总会将人催老。所以当作者碰到邻居的时候,已几乎不能辨认出他的相貌了。“惊心”二字用得多么精恰,它把作者辨认出邻翁时的那种惊喜,把作者内心对光阴纵逝的惊诧与无奈皆体现出来。

颈联略带几分沧桑之味,不过这首诗的主旋律是轻快明朗的,尾联为我们再添来一景,让画面的色彩显得尤为鲜明: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当年在斜桥畔亲手栽种的柳树已经长大,悦耳的蝉声从柳荫中传来,青翠的柳枝拂扫着天空。

这首诗的布局可谓是“随步换景”,作者一路走来,他将重点所见、所闻、所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当作者看到些桥边的柳树时,不禁感叹它们喜人的长势;也因为这些柳树是作者亲手栽种的,所以虽然他没有明抒情感,但从尾联的字里行间,我们已然读到了作者对这些柳树的浓郁的怜爱之情,以及他回到家乡时的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

纵使范成大在仕途方面受挫,但他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沮丧与消极心理,反而在归乡后体会到了更多的快乐,让他的心境归于平静。这种质朴无华,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实属难得;带着这样的意蕴读此诗,就更会觉得每一句都着些无穷的韵味。

旧时路引归乡足,胸次开时百念销;各位看官,当读完范成大的这首诗后,不知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平和与安逸?而不知此时的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那心心念念的家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足迹,我们大家一起交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读过这首诗吗全诗8句写出了无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