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众所周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家家户户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然而,在我的家乡却有腊八吃杏仁的风俗。
家乡的杏仁是一种药材,本是苦的,可食用,有名的承德露露就是以此为原材料。同时,它的*性也较强,《名医别录》有记载,“杏核仁,五月采之。其两仁者杀人,可以*狗。”在家乡,苦杏仁经过特殊处理去*性,在腊八这天食用。听奶奶讲,吃苦杏仁预示着驱灾避难,祈求来年万事如意,而且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要食用。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盛产板栗、沙果、杏等干鲜果。我家就在燕山脚下,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家乡的山杏是大自然对勤劳人民的馈赠。
春天,粉白的杏花开遍山野,可比银装素裹的雪后之景。花落结出一颗颗山杏挂满枝头。端午前后,正是上山采杏的时候,全家老小推着山推车,挎着小篮子,到山上将山杏采回家。
回到家的山杏要经过两道工序才能得到包裹在最里面的杏仁。
第一道工序是捂,将山杏堆在一起,给它盖上厚厚的被子。三五天的光景,山杏的外衣就被捂得软烂,再晒上三五天,就可以将杏核挑拣出来了,然后再将杏核晒干。
第二道工序是破,晒好的杏核用专用的机器将硬外壳破碎,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挑拣杏仁的时候了,这也是我离家后最怀念的时光。一家人围桌坐在一起,一边挑拣杏仁,一边闲聊家常,偶尔传出孩子们的惊叫声,因为碰见了偷吃杏仁的白色小虫。胆大一点的孩子将小虫收集到瓶子中,收集的多了拿去喂小鸡。
这个时候的杏仁是苦的,*性比较强。小的时候,每到挑拣杏仁时,奶奶、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千万不能吃。没有破损的杏仁拿去卖,这是家里一笔不小的收入。破碎的杏仁留下来食用。因为它的*性,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小心处理方式和用量。
在不断摸索中,有了第三道工序泡。苦杏仁用开水浸泡两天左右。然后,将泡好的杏仁外衣去掉,留下白白胖胖的杏仁。泡杏仁的水是有*的,就连盛装的容器也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再使用。
妈妈知道我心心念念杏仁香,就将处理好的杏仁晒干给我邮寄过来。看着晒干泛*的干杏仁,满满的美好记忆一涌而来。
早些年在家的时候,妈妈都是将没有去外衣的苦杏仁加工成汁,然后与大米一起熬煮成粥。腊八这天早上,要在阳光晒到窗棂前,一家人围坐一起喝小米杏仁粥。
今年,我将妈妈邮寄过来的处理好的干杏仁取一部分浸泡,经过浸泡的干杏仁又恢复了饱满的状态。杏仁与切好的*瓜丁、芹菜丁、胡萝卜丁一起凉拌,仅放入一点盐和香油,做出来的小菜清香可口,尤其是杏仁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一旦吃起来就不想停下了。
再取二三十粒干杏仁,与大米、黑米一起打成米糊,这个时候散发出来的杏仁香又是另一种风味,再搭配上调好的杏仁小菜,真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事隔多年,终于在今年的腊八能吃上我的腊八杏仁饭,圆了我对童年的记忆,对家的思念。耳边回想着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吃杏仁不要吃葱,嘴里充斥着满满的杏仁香味。这是我的腊八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