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示范区有个沈楼村,这里有一件让大家引以为傲的国宝,而且是活国宝。
它的大名叫银杏树,小名叫白果树,远观此树,绝无一点老迈沧桑、日薄西山之感,春秋鼎盛、风华绝代才是形容它的最佳词语。
银杏树早已过了岁的生日,依旧青春不老,每年开花结果,郁郁葱葱,几乎找不到枯枝。
唯美的枝叶问起银杏的故事,村中的爷爷奶奶一下子来了精神,它的故事太多太多,根本讲不过来。
《史记》有云,说西汉梁国梁孝王建造梁园,“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
这段话是说,梁园不小,西到今天的古城东南,东到示范区平台街道,而这颗银杏树,就是生于那个时期,是梁园遗存之树,是如今中原第一古银杏树。
金色的银杏叶唐朝的时候,李白、杜甫、高适等名人来过这里,登高怀古,吟诗唱和,留下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千古佳句。
宋代,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文人雅士曾来瞻仰过它的丰姿,均对其赞不绝口。
明代,银杏树成了“天下三大贤”之一的沈阁老沈鲤的后花园中的珍品,才子侯方域常来观赏,甚感惊奇。
据过专业测量,银杏树总高达20米,主干高达4米,周长7米,树冠部分有两三亩地那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网络参考图每当炎夏来临,村民们便不约而同的来到树下,打打牌、唠唠嗑,特别惬意,因为,再嚣张的阳光,照进层层叠叠的银杏叶中,也会变成温驯的凉风。
千年又千年,也不知它是怎么躲过天灾人祸、诸多劫难的。洪水滔天、流火遍地,它挺了过来;兵荒马乱、刀斧无情,它也挺了过来。
今天,它依然霸气威武,绿变*、*变绿的叶子像极了它蜕变的鳞片,裂了合、合了裂的树皮早已化成了坚实的铠甲。
它一站两千年,默默无声地揭示着一个真理:藏起伤痕累累,展示硕果累累。
树根延伸数里银杏树是我国的国树,商丘的这棵银杏树是国树中的国宝,附近百姓更是把它视为神树,不知何时,银杏树北面建了一座白银寺,寺里供有“白果爷爷”和“白果奶奶”的塑像。
时至今日,慕名前来瞻仰千年祥瑞的人依然骆驿不绝,有人抚摸虬根,有人拥抱树干,有人虔诚膜拜,有人祈求好运,呈现了一片热闹祥和之景象。
银杏果用途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