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苹果全年的生长过程值得收藏 [复制链接]

1#

现在的山东栖霞,因为苹果,被称为“果都”和“中国苹果第一市”。本文所介绍的,大部分所见所想所说,都是以栖霞为例。栖霞苹果的成规模种植,大约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现在想来,起于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也是有其原因的,除了栖霞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特点符合苹果生长和种植要求外,主要原因是8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稳定推行不久,在当时栖霞农业为主的情况下,单靠粮食,难以满足农民增收的需求,苹果作为一种适宜经济作物,很好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来源。

拿经济学的话说,苹果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栖霞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所需要的时间节点上,又恰到好处的在栖霞的一方水土上能够生长,所以就在栖霞蓬勃发展起来了。早期的苹果种植,以“国光”为主,还有“青香蕉”“红香蕉”“金元帅”“乔纳金”等一些个品种,早期苹果也不是大量种植,而是水地(较好的地)种粮食为主,旱地和坡地种植苹果。进入90年代初,人们发现苹果还是能带来较高收益的,于是大规模的苹果种植逐步开始,也是在这个时候,红富士作为一个当时较新的苹果品种,逐渐被栖霞当地所认可。

一、苹果的成长历程

苹果的成长,特别是年度的管理,基本上就是栖霞大部分果农一年的工作。

1.幼苗期

相信大家都知道“桃三杏四梨五年”这句谚语,说的是这几个品种的水果,从幼苗种下到开始结果所需要的年数。

苹果一般需要三到四年,第四年即可以见到一定产量,当然地质好,土壤透气性好,施肥和水分充足的话,甚至还可以提前一年。苹果幼苗的种植跟我们植树节见到的种树差不多,只不过苹果种植前的土地最好做一下深耕(50-60厘米),种植后可以按需要进行施肥。

苹果幼苗的种植还讲究株距和行距,从最早的3米*3米,到3米*4米,逐渐发展到4米*4米(注:上述距离是以一般苹果树为基数计算的,近年来又诞生了矮株和乔株等苗木,矮株树长的矮,行距可以缩减到2米甚至以下,乔株树长的更高,行距和株距则需要5m*6m,甚至更长),换算下来,一亩地(平方米),大约可以种植50颗左右的果树(/12=55,/16=40)。因为地的形状不规则以及周边有无果树等,周边有果树可能要种的向里一点,种植数量会有一定差异。

图1.苹果种植后一年后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幼苗期苹果的管理难度不大,主要以施肥,天旱浇水,田间除草,大一点的话做一下枝条的伸展(自然生长的话,苹果新长的枝条会较紧密的围绕树干自发向上的,枝条的伸展主要作用是让其主枝向侧方生长,在枝条不太粗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枝条太粗再做就较为吃力了,这样不同时期的就逐渐自下而上形成一定的层次,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多结果实。)

2.成熟期管理

苹果栽种之后的第五到六年开始(约数,没有具体限定),进入成熟期也叫盛果期,视管理水平,盛果期一般可以维持十二年左右(苹果具体品种不一,这一年限也不一)。这时的管理,基本上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按照时间节点,苹果生产端(果农)大约可以分作以下几个环节:修剪、开花与授粉、梳果、套袋、田间管理、摘袋、上色后摘果、分级分拣、果农销售、苹果储存和再度销售等。下面我将以尽量简明扼要的语言,为大家逐步讲述一下苹果的生产和生长过程。

修剪:一般是农历12月到来年1月,即春节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修剪主要是把老枝、产量不大的或者性价比不高的枝条、腐烂的和死去的枝条以及目测将来可能阻挡光线或者阻挡其他树木生长的枝条用专用剪子剪去。从经验看,新发枝条长出质量高的苹果的概率更大。

开花与授粉:苹果开花一般在阳历四月间(用阳历是因为农历的日期太不确定),视天气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开花时间有个约半个月左右的早晚差异,开花时间特别害怕倒春寒,这时的倒春寒如果温度较低,会直接导致花开不了或者花蕾生长不好,进而影响苹果生长。

图2.苹果开花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图2是苹果开花的境况,在栖霞4月间,沿公路可以看到漫山遍野尽是这种绿色和白色,非常壮观。

苹果是需要授粉的。苹果的授粉分为人工和蜜蜂授粉两种,最初苹果量不大的时候,以人工授粉为主,年之后,蜜蜂授粉逐步推开。人工授粉一般是早上先去别的果园掐一些不太妨碍苹果生长的花(早上的时候掐,中午太热,花粉易掉落),两朵花对搓,花粉即可掉落。然后用小瓶子盛好花粉,用带橡皮头的铅笔,蘸取花粉,对准苹果花的花蕊,如蜻蜓点水般轻轻一点即可。蜜蜂授粉则无需详述。

现在回顾,二者的优缺点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相对蜜蜂授粉,人工授粉费时费力;但其更有选择性,蜜蜂授粉则没有选择性,全部授掉。从基因学的效果看,二者的区别也像人类夫妻双方来自一个同省市还是跨省市给后代基因带来的影响,有无实际性影响是很难有数据论证的。

疏果:采用蜜蜂授粉的,因为无选择性的授(见一朵花即授),所以,在同一个枝头,会结出好几个苹果来。

图3.蜜蜂授粉之后果树上密密的苹果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这时,需要把多余的苹果给摘掉,只保留长的最好的一个。人工授粉的,有时候也要根据需要(凭经验判断一个小枝上大约能承受几个苹果的重量),进行疏果。

套袋:一般在苹果长到山楂大小或者更大一点点的时候,开始套袋。时间点是在阳历五月底到六月的样子,时间持续一个多月。套袋就是给苹果套上一个保护袋,这个神奇的袋子只透气不透水,能够保护苹果免收风吹日晒,也避免了虫子和农药,只是套袋的工程量有点繁琐。

图4.套袋中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熟练工大约一天能套-个袋子(一个苹果一只袋子),一般农户家庭,统共可以套10万左右个袋子(大约是苹果盛果期时候的6亩地左右的产量),计算一下,基本上可以说夫妻两个人,5月到6月整一个月都是在套袋子(10万除以再除以2,大约是20天,再扣除阴雨天或者树高处要上下凳子速度减慢,约需要30天以上),而且这种套袋子只能人工,没有任何程度的机械参与,人手不够的时候只能雇人帮忙。

图5:套袋后

图片来源:大众网

田间管理:苹果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整地---给每棵果树弄一个自己的地盘;除草;浇水;打农药;施肥。在套袋流行以前,给果树打农药是特别辛苦的一个差事,打药种类多,次数多还费事费力。这个神奇的能防水防病虫害的袋子大规模流行之后(年之后吧),苹果在套袋之后基本上就很少打药了,偶尔打打也是追肥或者防止叶子过多掉落的时候居多。

施肥一开始的时候,氮磷钾的复合肥或者单项补充的肥料较多,现在随着国内化肥品种的增多,各类果树专用肥料和有机肥料品种也逐渐增多,我想市面上现在流行的未经过认证的各种有机食品应该也是用有机肥的,从这个层面讲,栖霞的苹果至少应该是无公害苹果和绿色苹果,说的更高端一点是近似的有机食品。

图6.施肥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摘袋:在阳历10月前后,基本上就进入了摘袋时间,也就是把之前套上去的袋子给摘下来,摘袋子的速度比套袋子稍快。被袋子保护的苹果刚摘下袋子来的时候是青色的,也有点偏*白色。种苹果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关于摘袋产生了两大发明:一个叫苹果垫,一个叫反光膜。苹果垫是一种软的泡沫塑料,一面有胶,分切成1.5cm*0.6cm的厚度约1.5mm的一片一片的(大小为目测,没有仔细测量),用于垫在苹果和树枝可能碰到的地方,防止风吹动苹果碰到树枝上,把苹果碰伤。反光膜则是铺在地上的,把太阳光反射到空中,让苹果能够尽量多的受到太阳光晒,上色更充分。

图7.刚刚摘袋后的苹果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图8.上色的苹果与果垫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注意苹果与树枝之间有白色的塑料垫,即为果垫,防止风吹动时苹果被纸条划伤或摩擦出痕迹。

图9.完全上色的苹果与反光膜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果树根部的白色薄膜即为反光膜,用于反射太阳光线,让苹果充分上色。

上色后摘果:摘袋后苹果受到阳光照射,大约15天之后(红富士分成很多个小的品种,品种不一,光照时间不一的话时间也不一定),会比较均匀的上色,即变成我们日常看到的红色苹果。摘果又是一个需要细心的活。要把苹果一个一个的小心的从树上摘下,摘下的时候苹果的尾巴(苹果跟树枝连接的部分)给剪短,以防苹果堆砌的时候扎伤上面的苹果。用于剪短苹果尾巴的剪子也是一个重要发明:剪刀的用于剪短的两片刀刃不是直的,而是带点弯曲和弧度,可以跟苹果底部的弧度比较好的贴合,防止直来直去的伤到苹果。

分级分拣和果农初步销售:初步的分级分拣主要是果农自己把采摘好的苹果按照大小、色泽(主要指红色覆盖的程度)、有无斑点和锈斑,对苹果进行初步分级。

图10.苹果按大小和上色程度等初步分级

图11.经过初步分级分拣的苹果

图片来源:产地拍摄

然后到销售市场上(一般是镇所在地或者当地自发形成的收购苹果的简易棚的集中区)进行销售。销售时,果农是没有定价权的,只有选择自己的货品卖或者不卖的权利。一般而言,收购价格越高,同等级的苹果被挑选的也就越严格。

在这里简要说说当地的苹果的等级标准。判断标准有这么几个:先看大小,苹果的大小是先于级别区分的,即80mm的一级苹果、二级苹果;75mm-80mm的一级苹果、二级苹果等等。判断苹果大小的标准是果径---苹果的最大直径,一般分为小于75mm;大于等于75mm小于80mm;大于等于80mm小于85mm;85mm及以上四类。苹果收购时也有把大于80mm的归为一类的。从经验重量来说,刚摘下来的80mm的苹果大约克左右,10斤重的箱子可能装20个苹果左右(注:80-85mm的都算在80mm的类别里面,果径越大,苹果越重)。

先判断好了苹果的大小范围,再区别苹果的具体等级,这时候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色泽覆盖,一般一级苹果色泽是全覆盖或者80-90%以上覆盖的,这里80%-90%没有一定的标准和测量手段,看当时挑拣的严格程度,如果参与交割的话,这个问题务必重视,换句话说个人收购的标准不一定全部符合交易所交割标准。二是无任何病斑。三是锈斑,认真观察一下苹果的底部,就会发现苹果的尾巴周围会有一些锈斑,一级果的锈斑是不允许或者很少允许蔓延出(苹果尾巴至苹果最高点的碗状区域)的,同上,这里也没有明确标准,主要看挑拣程度,也是交割时要注意的问题。四是长的是否“漂亮”,这里的漂亮主要是指苹果不太扁胖,没有长的歪歪扭扭,偏向一个方向。这个标准也算是一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标准。

苹果入库再度销售:近年来,当年(春节前)没有卖掉的苹果,果农会选择放入冷库,支付保管费后再度销售。冷库一般以桶为单位存放苹果(一桶约斤左右,不同冷库应该会有不同差异)。这时销售的主要模式是苹果收购商有需求时直接去冷库,根据观察苹果质量,给出收购价格,而后冷库跟农户联系,农户同意销售,即可进行销售。注:1、因再次销售的的时间不一,仓储费的收取一般是一次性收取,与储藏时间无关,价格约为0.26元每斤(与仓储时间无关的意思是储藏一个月和储藏三五个月的储藏费用是一样的)。2、冷库给农户的报价,要比收购商给冷库的价格要低,换句话说,冷库不单单赚仓储费,往往还有这个差价,这个差价是冷库主的个人行为,目前没有数据支撑。

二、苹果相关问题

1.苹果产量与质量

苹果产量和质量(这里的质量不是物理学上的质量,是指出产优质苹果的比率),在同一地区(同一个县或县级市)差异很大,决定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透气性,土地越肥沃,透气性越好,苹果产量和质量就容易越高;二是水肥条件,水主要是指天旱时能否及时浇水,以及浇水的方式是大水漫灌还是滴灌和喷灌,施肥的数量化肥的档次和质量等;三是具体的红富士品种,一般来说新近开发的要比10年前开发的品种相对要好;四是树龄,大多数苹果开始种植的6-15年出产的苹果质量(盛果期)与树龄15年以上的果树相比,会相对较高;五是当年的气象条件,不出现极端干旱、炎热、寒冷(倒春寒和早霜冻)、冰雹等恶劣天气。

总而言之,苹果产量和质量与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直接挂钩,盛果期一亩地产苹果约0个(有苹果书籍显示是-0个,这里取中间值),80mm以上的一二级果率最高能达到90%,60-80%的较为常见。按照70%的一二级果率,平均一个80mm以上的苹果g计算(80mm的约g,80mm以上的会更重一点),一亩地约产一二级苹果千克,即3.5吨或斤(苹果产地收购价一般用元每斤表示,所以本文后续往往以此来计算)。

2.苹果大小年

从生物学中我们知道,苹果一般是有大小年的。这对于一般农户来说,确实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小年的现象。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这种现象则被同化(此地大年,彼地小年),因此,苹果的产量还是跟种植面积有最直接的关系,大小年对一个地区而言,是没有的。

3.苹果的口感与保质期

苹果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口感是一般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会逐步进一步成熟,糖分也随之增加,这时苹果会更加好吃---这种好吃程度会有一个上限,一般为苹果采摘后的四个月左右,时间再延迟,从外观上开与刚摘的苹果差别不大,但其甜度和口感则逐步下降。最佳食用时间是苹果刚摘下来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苹果的保质期在冬天时还算比较长,不透气放置大约至少可以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北方可放置的时间更长。苹果从冷库出库后,大约也就能不透气放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时候温度往往比较高,非常容易脱水表皮干瘪和腐烂。)

转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