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虽然出身于宋朝,但若细细论来,他的成就或可追唐朝的王维与孟浩然。范成大拓宽了山水田园诗的局面,将牧歌式的田园诗与唐代兴起的“田家词”融汇为一,将更加真实的田园生活融入到了诗中来表达,赋予田园诗更深、更广的思想与内容。
关于范成大的田园诗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晚春田园杂兴》。
“梅子金*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便是《四时田园杂兴》中非常著名的一首七绝。
那么关于范成大的《晚春田园杂兴》,相信各位看官也都有着较深的印象。不过对于其中的具体诗作内容,不知有多少人还能够吟出呢?
诗巷在本章就特意摘选了《晚春田园杂兴》中的一首,来跟大家一起重温范成大笔下的诗意田园。此诗用简单四句写出了大美意境,读一遍就让人沉醉,不得不说,范成大真是创作田园诗的能手。
晚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这首诗主要描写春雨后的田园景象,诗在首句中就先点明了天气情况:雨后山家起较迟;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生活写照,对于农村人来说,几乎每天都是繁忙的日子,尤其是春天这个播种的关键季节。
而能让农村人放缓脚步的,也只有雨天这样的客观因素了。因为在雨天,好多农活都是没法进行的,人们只能呆在家里,索性将其当做休假日来放松一下身心。
句中的“起较迟”三个字就非常形象地概括出了农人逢雨天的安然状态。作者没有以其他场景入诗,直接将“雨”这个物象用来组句开篇,不仅从氛围方面起到了奠定作用,还以朴素而又真实的力量打动了读者。相信初读这一句的时候,好多人都会回想起美好的童年与心心念念的故乡。
那么对于农人来说,他们的“起较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究竟有多迟呢?诗的承句给出了答案:天窗晓色半熹微;窗外刚能看到微微的阳光。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光线较弱的样子。这一句从具体的时间对首句内容进行了补充,原来农人们的“迟”,也不过是太阳刚刚升起而已。
由此可见,此句在增强诗中恬淡闲适韵味的同时,也含蓄地刻画了农人们的勤劳形象。从画面感而言,承句以“熹微”二字为画面晕染上了温馨的色彩,使其显得明朗、舒适,更具生动性。
范成大的这首诗是先宏观再细节的方式进行布局的。我们可以看出,诗的前两句从天气与时间两个比较“大”的层面展开,勾勒出了乡村雨后的生活画面。而在诗的后两句中,作者则将镜头缩小,对具体细节做出勾勒: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老头儿靠着枕头悠闲地听着窗外的莺啼,小孩儿则将门打开,把燕子放了出去。
田园诗别有意境,而范成大的这首诗又可称为田园诗中的“新样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者对后两句的描写实在太鲜活有味了,句中所选择的物象很普通,但所组建出的画面却堪称新颖。
作者同时添入了两个人物、两个鸟类物象,使得前后二句之间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对比。老翁听莺,体现的是人物的自在与闲适;童子开门,体现的是人物的活泼与灵动。
老翁与童子看似只是作者诗中的人物,实则代表了整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普遍老者与孩童的特征缩影。
再仔细剖析一下后两句,二句都是从动态的角度提升了整个画面的真实、生动、朴实与美妙感。尤其是孩童开门放飞燕子的这个场景捕捉,可谓是瞬间就将读者内心的活力激发出来,再次击中了很多人心中的“软肋”,勾起了大家的无限遐想与回忆。
在农村,很多人家里都安有燕巢,燕子晚上眠于其中,还会不时发出几声细细的呢喃声,真叫个“听着燕语入眠”;如果有时窗户关闭,家里第一个起来的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打开窗户,以便燕子飞出去觅食……。这美好的曾经,真真实实地还原在范成大笔下,怎能不让人为之沉醉、动心呢?
诗的后两句亦是用最自然、普通的语言勾勒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声,集轻快、恬淡、明朗于一体,把最接地气、最纯粹的田园生活中的一面呈现出来,称得上经典之句。
综观此诗,作者紧紧抓住雨后这样一个短暂的瞬间,描摹了田园难得的画面;而我我们通过这样的画面也认识到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然,不管作者是否有意去体现这层意蕴,这层意蕴也是值得被提及的,这就是诗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作为读者的正常的“生发”。
而无论怎样,这首诗的美好都不会被销减,它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诗意的人们。
村居不问喧嚣事,聊听雨声聊自眠;各位看官,对于范成大的这首诗,不知你是否也有自己的具体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简说一二,我们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