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高晓松很早就说过,任何社会的文化教育,都是带有部分人意志性的。因此,倘若有一些“真相,和我们的通常认知有所违背,反倒才是正常的。
所以,我们素日读书、看历史,乃至接收一切文化信息,最遗憾的,就是一上手就按过往的定势思路去解读、去思考、去强化,久了大脑就往而不返,偏见像鼻涕一样黏,怎么甩都甩不掉了。比如我下面所要撮述的几个小案例,都是我们小时候课本中的“常识”,至今也有无数人奉为不二真理,可他们很少想到,这些“常识”其实始终都很“暧昧”。
从这一点看,我们识字读书、吸收知识,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为了探究自己原本不了解的东西,这样回头看你平日熟悉的事物,就会恍然觉得有些陌生,甚至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呢!这虽然是大白话,但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这就是“人类反思意识的起源”。
说白了,我们所有人都要向历史学习,尽量往真实靠拢。然后,彼此会心一笑,相忘于网络唾沫横飞的江湖之间。
现代文学名家朱自清,不但并非传言中的饿死,反倒可能是因为暴饮暴食加重病情的。
我们的教科书中,用了湘潭先生的一篇文章,以至于我们几代人都以为,朱自清先生是因为不领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先生无愧爱国者,但确实并非饿死。说他饿死,是当时信息不畅所导致的误解。而最可靠的反对证据,来自后来出版的《朱自清日记》。从日记中,我们得知,年夏,朱自清的胃病已经非常严重,最轻时体重才38.8公斤。此时前后,他在美援面粉拒领声明下签字。
年8月10日朱自清追悼会
在此前后,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但朱家清华中文系主任之家,还不至于没有饭吃。而且恰恰相反,因为胃病原因,朱自清渴望吃东西,甚至暴饮暴食,导致了病情加重。这一年的日记,有大量类似“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吃的太饱”、“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食欲甚佳,终因病患而克制”、“仍贪食,需当心”等吃过多呕吐的记载。
不过即便如此,朱自清的人格操守,却也是光辉日新的,并不会因为不是饿死就减损他的声誉。
民族英雄岳飞的“还我河山”书拓、“精忠报国”刺字、《满江红》词都可能是“伪托”,并无其实。
岳飞在国人心中有至高的地位。他在民间,流传有很多事迹,妇孺皆知,但现代学术都认为基本不可信。
比如他手书的“还我河山”四字书法,文史大家张*《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考证实出自年童世亨《中国形势一览图》增修14版,“‘还我河山’石刻20世纪以前不曾有过”;岳母刺字这则故事,则不见经传,实源自小说《说岳全传》,元以后部分史书才出现此说法;
而那振奋人心、波澜相接、“怒发冲冠凭栏处”的《满江红》词,考证大师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已考证为伪作,岳飞以后年间根本不见流传。
后来一代词宗夏承焘、宋史泰斗邓广铭、更大咖的钱钟书与饶宗颐都有专文论证,认为是伪作,不是岳飞所写。
这也不是在抹煞岳飞的精忠与地位——他永远都是民族英雄,而是说无征不信,有一说一,不污蔑但也不贴金,也是一种正当的历史观吧。
杜牧的《清明》诗与“杏花村”都应该不是出自杜牧手笔。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词句都很简单,但是簇簇生新,想落天外,在华夏流传度之广之深,完全可说是所有中国人的“民谣”。
但问题在于,这首诗根本不见于杜牧传世的作品集。他的《樊川文集》,还有《外集》、《别集》都不见踪影。这首诗,我们现在见到最早的,已经是宋末的《千家诗》了。
图:现安徽池州杏花村,找了免费的杜牧老师作“代言人”
而这里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安徽贵池,还是山西汾阳,两地也是至今争论不休,经济利益当前,就差点干架了。就像如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抢夺诸葛亮户口一样热火朝天了。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一直受到很高的评价,但现今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一场形同捏造的乌龙。
在我们的认知中,“公车上书”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特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策划的举人联名上书事件:年5月2日,康老师鼓动在京应试的一千三百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因都察院推塞《马关条约》已签字拒绝接受而未能上达。教科书上说这是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而“公车上书”一词亦俨然成了戊戌变法不得不提的核心关键词。
事实上,根据近代史名学者*彰健、茅海建等人的考辨,康有为是有起草过上皇帝的万言书,但各省举人并没在这万言书上签名,更没有跟着去都察院上书。在康老师主导下,部分维新人士蓄意编造出了这么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其目的就是为了抬高康有为的维新运动领袖地位。可惜,康老师编造的这段历史,还是在多处露出了马脚,被后世那些博学慎思明辨的学者一一找出漏洞,加以嘲笑。
不过,这事会流传这么广远,以至于百年后的教科书都信以为真,这多少也可以说明我们中国人,无论过去未来,还是现在,是如此喜欢制造偶像崇拜,而造法又是何等高明的吧。
马未都有一句名言,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我觉得不全对。我想,除了“道理”,对于有心人而言,历史还应该遗留有一个“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