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中国人能吃到哪些人工栽培的水果 [复制链接]

1#
中华大地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农耕区域之一。古代中国人也非常重视经营果木,人工栽培水果种类众多。在吃水果方面,古代中国人绝对是幸运的!那么,不同时代的中国人能够吃到什么水果?又是怎样吃水果呢?人类最初吃到的水果,当然是自然环境里的“野果”。后来经过人工栽培、品种改良,逐渐成为更加可口的水果,这是人类农业进步的体现,而古代中国人尤善于此道。北魏时期(距今年前)贾思勰所著中国最早的综合农书《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枣、桃、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榛、林檎、奈、柿、安石榴、木瓜等10多种果树的栽培技术。古代中国人到底能吃到什么水果?怎样处理水果?有哪些水果是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又有哪些水果是从世界其它地方传入中国?下面,就按时间序列分别做一点介绍。1、先秦时代。那时国际交流比较困难,中国人吃到的水果基本都是中华大地原产的,包括有桃、杏、梨、李、奈、山楂、柿、枣、栗等,还有“中国樱桃”(区别于外国品种)。桃,是一种品质极高的水果,自古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地人民欢迎。桃树原产于中国北方雨量较少、阳光充足的山区,大约在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已有人工栽培的记录,在《诗经》、《尔雅》等古籍中都提到过,《齐民要术》中则详细介绍了桃树的培植技术,这时中国的桃树栽培已相当成熟、发达了。大约在公元二世纪,桃树从中国传入印度,印度梵文中桃的单词有“秦地(中国)来的”之意,这个名称到通行至今。之后,桃树又传入波斯,再由波斯传入欧洲各地。杏,也是我国原产的古老果树,世界上出产野杏的地带分布很广,但最初人工栽培的就是中国人!最迟到汉代初期,杏树在中国已被大量人工栽培、杏已成为中国常见的水果了。杏树由我国传入波斯,之后再由波斯传入欧洲,因为进入欧洲的第一站是亚美尼亚,所以被欧洲人称为“亚美尼亚苹果”。梨,果实味美汁多、品种很多,在先秦古籍中就有人工栽培梨树的记载,汉代已有大规模的梨园,而且培育出一些优良品种,《史记》中就记载了“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的河北“真定御梨”。也是在公元二世纪,中国梨树传至印度、波斯,印度梵文中梨的单词有“秦地(中国)王子”之意。中国樱桃,只是世界众多樱桃品种之一,因为樱桃树对土壤要求低、适应性强、生长快,世界上很普及。中国樱桃的果型虽小但味道甘甜,特别是因为“最先百果而熟”的寓意而受到的重视,周代就以其为贵族宗庙的祭祀品。至于原产于西亚的甜樱桃、原产于欧洲的酸樱桃,只是近百年才传入中国。2、汉唐时代。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增加,出现了很多外来优质水果品种,勤劳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很快就学会了新水果的种植方法,还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培育出新品种,让它们在中国“生根发芽”,典型的包括有葡萄、石榴、核桃等。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区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品种。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将其带回中国,立即受到欢迎,之后逐步培育出一批适合我国特点的优良品种。到了南北朝末期,西安一带的葡萄已是“园种户植,接荫连架”的情境了。石榴原产波斯、核桃原产于西亚和南欧,它们传入中国的时间差不多、略晚于葡萄。它们在中国经过改良,至晋代已得到广泛种植、品质也大为改善。石榴,在南北朝时代就已被视为“多子”的吉祥物,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汉唐时代的水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中国南方的逐步开发,很多南方果品崭露头角。南方水果品种逐步在中原地区人工栽培,丰富了中国果品的种类,主要包括有柑桔、荔枝、龙眼、秕杷、椰子、甘蔗等。荔枝、龙眼,都是中国特有的果树,产地是福建、广东一带,它们在汉代初期传入中原地区,到唐代已很受重视。龙眼又名桂圆,在植物分类上与荔枝同科,只是果型比荔枝小。荔枝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由中国传入泰国、印度等地。甘蕉,原产地在中国华南地区以及印度、南洋群岛。甘蕉在汉代初期传入中原地区。其大规模种植是为了“扎糖”,中国的扎糖技术则是到唐代才逐步成熟,《新唐书》中明确记载了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此时甘蔗种植就更普及了。3、宋元明时代。此时,中国本土南北方水果品种的栽培技术已基本成熟,水果品种的进一步丰富主要是外来品种的引入。包括宋元时代传入了甜橙、酸橙、柠檬、西瓜等;明代晚期之后从美洲传入了菠萝、花生、草莓、向日葵等。西瓜,是这些水果中种植最广,品质极高的品种。西瓜原产于非洲,至南宋时期,才由阴山地区引种至中原地区和长江下游一带。元代中期以后,西瓜“北方种者甚多”,它虽然口感极佳,但因种植难度较大,一直被视为一种新鲜珍味。4、近代,晚晴以后。有一个最后传入中国的、特别重要的水果品种只有一个,就是苹果。苹果原产于土耳其,曾在欧洲久经栽培改良,在清代末期才传入中国,不过多年的时间,但种植发展非常迅速。苹果果实味道鲜美、品质极高,富含矿物质、维生素,且容易储存,是现代全世界人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当代,中国以及美国、法国共同成为世界领先的苹果生产国。此外,古代中国人所称的苹果(蘋果),其实是中国原产的“棉苹果”。它与现代苹果不同,“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因此随着现代苹果的迅速推广,它基本已不为人所知。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水果名称为“奈”,据考证,应该是棉苹果、沙果、海棠果等一类水果的统称。最后,再来简单说说水果的保鲜、储藏、加工问题。古代中国人面对上述琳琅满目的水果品种,发明出很多保鲜方法包括:干制、做脯、腌渍、炒制、作油(今天枣泥类食物)、加工果酒等等,新鲜水果通过这些加工手段,给古代中国人带来更加多样的味觉享受和营养补充!干制,古代对水果的干制方法很多,《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栗、枣、葡萄的干制方法,其中葡萄干制方法来自西域。做脯,大致看只需将果品晒干即可,古代用于做脯的主要水果原料包括梅、柰、枣、杏等。腌渍,古代主要是用盐、草木灰、蜜等来浸泡和渗透新鲜水果,例如腌渍木瓜等。炒制,其实是指干制果粉。通常是将鲜果捣烂、去渣并晒干果汁,最后形成果粉。它可以“和水为浆”食用。古代用于炒制的主要水果原料包括杏、李、柰、酸枣等。酿造,例如葡萄酒的酿制,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只是比较稀少。还有醋梨、桃酢法等酿造技术,就是通过将水果煮熟(梨)、放烂(桃)使其发酵变酸,味道甜美且不伤脾胃。如此种种水果的加工方法,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不由得赞叹古代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