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这个月,平阴县玫瑰镇葛庄村的几百亩红玉杏喜获丰收。与往年不同的是,村民收获的这些红玉杏以前每斤卖1元钱都难出手,今年却卖到了10元钱。这是为啥?
人物速写:尹玲,41岁,返乡创业者。身着一身迷彩服,在果园里劳作的尹玲十分接地气,谁能想到,她曾经是一位白领女高管。
曾经发不出去的快递位于平阴县最南面的葛庄村地处深山,进村只有一条窄窄的路。这里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唯独人是穷的。“葛庄村的小青年最难找对象了,领回来基本上都得散。”说起这个村庄,村民也满是无奈。近些年来,年轻人全都外出打工就业,村里只剩下留守的中老年人,靠着庄稼和果树过日子。葛庄村的红玉杏好吃,不少来这品尝过的外地人都念念不忘。之前曾有人打“能不能用快递寄几箱解馋?”杏农一大早从果园里摘下了4箱鲜杏,骑车一路到达镇上,可到了快递公司却傻了眼:“发个快递还真复杂。算了,还是不卖了。”4箱鲜杏愣是又回到了葛庄村。54岁的村支书崔天路在村里算是年轻人了。他知道,村子要想发展,还得靠“新鲜血液”,尤其是年轻的“能人”!年,葛庄村实现了整体搬迁。原村开始复垦,果树多了,这片净土像一个世外桃源。“往村里引‘能人’,靠啥引?”崔天路思来想去,“只能靠这些果园了。”一枚红玉杏,成了村庄名片。崔天路提出以每亩元的低价向外面的“能人”出租杏园,让他们自由“施展拳脚”,目的就是为了给村里引来人才。他要看看,“能人”是怎么卖杏的。尹玲是葛庄村引来的第一位“能人”。职业装换成迷彩服尹玲原来是一家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去年她辞职来到了葛庄村创业。是什么让这个年薪30多万的企业高管选择了“山窝窝”呢?尹玲描述自己之前的工作状态:“一个月有28天在外地,28天中有15天在高铁上。”相比之下,她更向往慢节奏的田园生活。怀二胎后,她一狠心辞了职。重新回归事业,已经是在葛庄村。如今的尹玲一身迷彩服,双脚踩满泥土,与之前干练的职场形象截然不同。但尹玲却说,现在的状态才是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梦想中“有花、有鸟、有果树”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实现了。然而下乡创业仅靠情怀是绝对不够的,更何况尹玲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在了这个村庄。尹玲说,自打第一眼看到这个村庄的生态环境,她就有了信心,她要借助平阴玫瑰产业优势,在这里打造一个综合文旅项目。带着三五人的小团队,尹玲扎根葛庄村。年初受疫情影响雇工难,团队里的几名“女汉子”愣是自己建起了园区,造景、铺路、绿化……短短的时间,大家都学会了开农用车。在这里,农民是最好的老师。地里的茄子、辣椒为啥光长叶不结果?绿化草种该选哪一种?这些难题有了村民帮助,全都迎刃而解。尹玲发现,自己之前对农民“面朝*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改观了:“要说农业,农民才是‘专家’。” “能人”卖杏有新“招”尹玲下乡不仅带资,还带着“招”。尹玲工作多年积累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经验在这也找到了用武之地。先露一“招”给葛庄村看看。6月正值红玉杏成熟,尹玲早有打算:“今年大家不用推着车出去摆摊了,在园里等着就行。”没几天,几辆大巴车开进了葛庄村。原来,尹玲结合平阴特色,制定了一条“一日游”线路,采摘就是其中一个环节。“吆!这杏可真甜!”在村民陈玉宁的杏园里,游客吃得兴起。陈玉宁的园里有20多棵杏树,换做往年,杏熟了他都是出去摆摊卖。但今年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一天的功夫,园里的杏就被摘了个精光。不仅如此,采摘下来的斤杏一共卖了0元,价格较往年大涨。为村民增收,也要为游客负责。这就要说到尹玲的“第二招”。农产品要想形成品牌,安全性一定要做到可溯源。在葛庄村,游客采摘所用的纸箱上都有一个编码,每个编码代表一个农户。红玉杏卖出了高价,让葛庄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其实这才是尹玲最大的“招”,她要在葛庄村建立“利益共同体”。在农村,村集体、村民和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但尹玲认为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从品牌打造、营销、服务都要进行统一运作,才能形成规模、产生利润。如今,发不出快递这件事在村里也只能当做笑话讲讲了。因为像尹玲这样的“能人”,葛庄村已经引来了12位。平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邢建荣
审核:李翠平
赵青山
监制:苏后生
来源:爱济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