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破除万事无过酒,断送一生唯有酒韩愈对 [复制链接]

1#

韩愈《赠郑兵曹》诗曰: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好一句“破除万事无过酒”因此一句不知成了多少嗜酒者、劝酒者心底的坚强理论,然而,韩愈这句关于酒的感悟一如酒后的豪言壮语,其夸大成分实在是太大,把酒吹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实,把酒吹捧成“能破除万事”,实是诗人仕途坎坷,自我逃避现实的一种思想体现罢了。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着实反映了饮酒者的这种万丈红尘三杯酒的豪气,“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酒使诗人贺知章具有了仙人般的洒脱,骑马像乘船,掉入井底,醉眠一生。杜甫这一夸,贺知章因酒而被杜甫给列入仙班了,酒仙何惧生死,酒于诗人是盖过了生死!

若说贺知章驾鹤西去有点早,那李白斗酒诗百篇,是给世人留下来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真可谓是酒之功劳恰到好处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在李白那倒确实是有点韩愈所说的“破除万事无过酒”的味道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酒赋予了李白诗的豪气;张旭称圣,杜甫说了那也是三杯酒的功劳,“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酒入豪肠,酝酿了草书一绝。

若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皆让酒因诗而远扬。那么后来的“小李杜”对赋予酒的文化气息却也不甘示弱,且颇有了些情调,李商隐诗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酒有故人友情的味;李商隐又诗曰“何当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酒又被赋予了恋人相思的味道。杜牧更是绝了,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此造就了一个酒魂。通俗易懂的诗句,让杏花村妇孺皆知,青花汾酒也因此声名远播,长盛不衰,世人谁人不晓杏花村!

若说,壶中日月长,酒后乾坤大。酒激发了诗人、艺术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杯酒释兵权”,“鸿门宴”则就是酒在政治杀伐决断中的妙用了。武将们更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温酒斩华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一世枭雄,曹操横槊,慨而以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豪迈!

当然,以上尽说酒之妙处了,俗话说,凡事皆有利弊,酒也不例外,酒能成事亦能败事,关键看人怎么对待了。古文中就有这么一则关于醉酒的大笑话呀,说一个人喝醉了,赤裸躺在室内地上,友人来访,见状,怕其着凉,便要扶起,醉者醉眼朦胧醉言醉语的说:“你咋到我裤子里来了?”友人问:“何以到你裤子里了?”醉者言:“天为房子,地为我床。”啧啧,在这醉者的眼里,你进了他家房子可不是相当于进了他的被子、裤子里了吗?这不过是醉酒闹笑话而已。而更糟的是,因酒出祸端其不更可悲,酒驾出车祸不是时有发生吗?

张飞嗜酒,因此吃败仗,丢性命;商纣王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因此灭国,古往今来因酒败事的例子俯拾皆是。

话说到此,不妨,再来说说韩愈吧,韩愈不愧是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之美誉,同样还是酒,后来,韩愈却又有了与“破除万事无过酒”意思截然相反的感悟了,他在《游城南十六首.遣兴》诗中写道:“断送一生唯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此时的酒在韩愈看来又成了断送一生的“毒药”了。

从“破除万事无过酒”到“断送一生唯有酒”,变化如此之大,若有人拿着韩愈前后的诗句反问韩愈,不知韩愈会不会有被自己打脸的惊讶感觉!当然,诗人是感性的,是诗人把酒赋予了自己的情感化色彩才有了酒的好坏。实质,酒还是酒,本无所谓好坏,酒之能成事也能误事,不过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了其双刃剑的性质罢了。关键是把握度,如何用。用之合理酒才是妙品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