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真的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水果,古时候人们为了感谢医生大夫的妙手常常要送上“杏林妙手”的牌匾,这就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吴国,有一位名医叫董奉,董奉看病十分有个性,看病不收钱,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遍杏林。董奉又说他杏子丰收了,大家可以用米来换杏子吃,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二、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就这样“杏林圣手”就成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代名词。
杏子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具有调节心脏肌肉和神经的活性,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而且杏子在很多中药方子中常用来止咳、平喘、化痰,生吃杏子也有这个效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杏子的一种做法——杏子果酱。
首先将杏洗干净去核切成小块,放入白糖腌制,将杏中的水分腌制出去,再把杏放入料理机中打成泥状。将果泥放入容器中,大火加热,倒入麦芽糖,搅拌均匀,继续用中小火熬煮,用木勺不停地搅拌,再加入白糖,继续用中小火熬煮继续用木勺不停地搅拌,再滴几滴柠檬汁继续搅拌至酱汁浓稠状。最后将熬好的果酱放入瓶子里晾凉后放冰箱保存就好了!
这里讲一些小技巧:在熬煮过程中最好用木勺慢慢搅拌,根据不同锅的特性,有些锅可能需要不断地搅拌以免糊底。放糖腌最好一个小时以上,让果胶能激发出来。果酱加越多的糖,保存期限越长,兼顾保存和风味,水果与糖的比例大约2:1较好。加点麦芽糖可以增加黏稠度,又不会太甜,当然也可加几勺淀粉增稠。做好的杏子果酱沾面包片或者裹面包食用,酸酸甜甜的,给白味面包添加风味。
这杏子中还含有很多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的成分,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血管中的胆固醇也有降低的效果,可以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降低心血管、脑血管、血栓的形成风险。杏子还可以润肠通便,杏子和酸枣之类水果很相似,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水分,使用之后能够刺激肠胃蠕动,对于便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可以美容养颜,防癌抗癌。
但是俗话说“桃饱杏伤人”,杏肉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产、孕妇及孩童要注意食用用量。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所以每食3~5枚视为适宜。而且不宜与牛奶、鸡蛋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用,含果酸多的水果若与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用果酸会使蛋白质凝固,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今天这个杏子果酱可以裹面包吃也可以冲水喝,都是非常棒的,下期想看什么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