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都市
品质
生活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这世上总会出一些人,他们活着似戏,故去便是传奇。聆听他们的过往,就像看那山间的流水,漫漫曲折,无声而有韵,丢不开眼,撇不下心。名儒名医臻化境,橘井泉香芳四溢,有一位医者,名唤云翔,你可听说?
(邹云翔先生)
她走后,从医愿解万人伤病
年,那日虽寒但明媚,江南水乡无锡一大户人家的院子里站着多位焦急踱步的长者。忽传来一声男婴清脆的啼哭,划破邹家寂静的帷幕,欢悦的气氛在这个飘着书香的大家族中弥漫开来。其中一位男主人抬头望了望那高耸屋檐上的几朵白云和飞翔的鸟儿,“就叫他云翔吧,愿他终有一日造福桑梓。”
儿童年幼心事少,幼年时期的邹云翔满是灵气,虽好玩但深受家族书林画意的影响,少时便能背诵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中的名篇名节。小小的身子,晃着脑袋背书的伶俐模样,惹得母亲怜爱不已。
少年意气风发,邹云翔少时参加无锡会试一举摘得榜首。15岁便为人师执教私塾,16岁考入无锡著名学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甲种讲习科,成绩甚是优异。年毕业后,先后任小学、中学教师、校长。从教时每有空暇便奋读文史,十年间在上海《申报》、《时事新闻》、《新闻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20余万字的文章,文风飘逸,气象崇宏。其师唐文治先生,每每读之常赞不绝口,“杰作也!勉之!勉之!”母亲在旁,满眼慈爱骄傲。
原以为就这样一生从文,深研古典文化,不曾想突来的变故让余生成了另外一番模样。
的夏天格外炎热,空气中弥漫着厌人的暑气。一场暑疫悄无声息的弥漫开来,空旷的村镇时或传来揪心的痛哭。邹家亦受到了牵涉,云翔的母亲不幸传染。看着心爱的母亲日渐消瘦,那慈爱的笑容渐渐退去,心似刀扎,痛不自已。邹家虽遍请名医诊治,但最终也无力回天。母亲走了,悲恸中邹云翔恨己不能医。想到这世上万万千千被病痛折磨的人,于是发愤学医,立志悬壶济世。
与金陵战火中相遇,此生难弃
年抗战爆发,苏辙笔下“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的金陵也不再似从前潋滟水波。民族上下团结一心,作为医者的邹云翔,看不得志士们身染鲜血,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医院的内科主任,他辗转祖国各地,救助受伤的爱国人士。南京在此时也留下了先生的身影。或许在某一处断壁残垣间,金陵城的有志男儿看着身边这位书生模样的医者,强忍疼痛不忘念一句,“先生,辛苦了……”
年邹云翔先生冒着白色恐怖的险境,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义务会医。当时在《新华日报》工作的戈宝权先生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全身浮肿,被当地医生判了死刑。为了全力救治戈宝权,同事们四处求医,后来邹先生接诊了戈宝权先生。经过诊断,邹云翔先生认为病人病情虽是危及,但尺脉有根,尚有救治希望,经过邹先生的神医妙手,戈宝权先生最终康复,二人的友谊也延续了终身。
(邹云翔教授在无闲斋为好友戈宝权看病,侍诊的是王钢)
在白色恐怖期间邹云翔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接近党内同志和进步人士,不仅为为他们免费治病,还介绍到熟识的药店降价配药。有一日,几个神色诡秘之人暗中尾随,多少让先生心中一惊,不日先生便收到书信一封,威胁要将他勒令驱逐。看着布满恐怖字眼的威胁信,先生望着窗外的朵朵白云,未曾萌生半点退意。
与一座城的缘分或许就在某一刹那注定了下来,邹先生与南京城在炮火中结下了这段缘,直到年,他才舍了这座城,而金陵城再也难以将先生忘怀。
未至南京便明初心,终一生践行
20世界30年代,国民党当局在南京提出取缔中医的主张,此消息传至邹云翔先生耳中,人虽不在南京,但邹先生奋笔疾书,将其对中医的见解书于纸上,为中医药文化奔走呼吁。那时,整个南京城都听到了先生的“声音”,“医者无流派之分”的呼喊响彻云霄。
在邹云翔先生为中医药书写的请愿书中这样的文字每每读来都让人不甚感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汗用麻黄,吐用瓜蒂,下用承气,温用附、桂,寒用芩、连,滋阴用猪肤,补益有参、芪,大毒有乌、附,随证治之,何派之有!寒热温凉,应视病情需要,当用则用,虽承气不嫌其猛,附、桂不嫌其温,参、芪不嫌其补,知、柏不嫌其寒。用之当用,乌头可以活人;不得其当,人参可以误人。”
待到全国解放,邹云翔先生更是力排中医界的流派之争。眼望着自己心爱的中医药事业和当时的形势,邹先生曾经语重心长的讲过这样一番话:“要赶上客观形势,必须双轨并进,一面由院校培植,一面鼓励前辈老先生代收徒弟,群策群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邹云翔教授与原卫生部中医药局局长吕炳奎、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及其他著名中医合影)
内心有志不放弃,终能拨开云雾见天日。年阔别南京城5年之久的邹云翔先生回到这座古城,在这里他奉命创医院,就是现在位于南京汉中路医院。医院的副院长、院长,邀请了省内众多的名中医。
医院建成对外的第一天,看着南京城内上门问诊的患者,先生是怎样的心境。是否忆起当年母亲去世时自己许下的“悬壶济世”的志向?是否想起自己初到金陵时战火中救人的场景?是否有些许的感动?是否也有泪打湿了眼角?……这些皆随风遗落在了金陵城。
上海路,有一寓所唤作“无闲斋”
常驻南京的先生在上海路有一寓所,先生题字书为“无闲斋”,“无闲”二字恰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走访中,记者得知“无闲斋”已于年拆迁,医院的专家楼,若先生穿越时空而来,望着进进出出的行人,是否还会怀念那时在金陵城生活的点点滴滴。那块由江渭清先生题写的《无闲斋》匾,现在邹云翔学术传人邹燕勤,王钢挂帅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以利秉承先生思想激励后人。
彼时的南京城,雨打梧桐,淅淅沥沥,“无闲斋”的玻璃窗上雾气迷蒙。先生铺一卷《黄帝内经》,沏一壶溢香的茶,伏案细读,圈圈点点时或沉吟一二。这一生,他研读了千册文、史、哲典籍,二万余册医学典籍,朱笔留在书上,精妙奥义自然留存于心。
先生读前人书,后人读先生书。在“无闲斋”的无数个夜晚,都有先生奋笔疾书的身影,邹云翔先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学术遗产。年在南京先生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肾病专著《中医肾病疗法》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中医验方交流集》、《中医验方交流续集》。年已经83岁高龄的邹先生又出版了《邹云翔医案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治疗肾病及疑难杂症的经验。
从医70余载,先生的师傅多,喊先生师傅的也多。邹云翔先生早年学医曾师从六人,而一事师,一日师更多,他常说,“见长于己者,即学之。”这也许也是先生卓然大家的又一奥义。
年对于南京城那些志在中医药的学子来说一定是无比幸运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邹云翔先生任南京中医学院的副院长,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与这群孜孜不倦的年轻人。
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足以看出他对学生们的感情,“如何教学、教会、教好,做老师的对学生应同自己的子女一般看待,尽心地教到他有兴趣学地学,教到他能全部领会,教到他同老师一样。……徒弟的善学,要归功于老师的善教。”邹先生教授出的徒弟遍布各地,年近9旬,先生还培养了3位博士生,医院全国中医肾脏病医疗中心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的王钢教授,便是先生亲授的博士生。江苏一共有6位国医大师,有两位——邹燕勤、周仲瑛便是邹云翔先生的学生。
(邹云翔教授于年在无闲斋对学生邹燕琴教授等传授学术思想)
年2月3日,南京城有些肃杀,这一天邹云翔先生溘然长逝,享年91岁,永远的离开了金陵。此时上海路先生常住的寓所“无闲斋”静静的等候着先生的归来,终不得。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各界名流人士,先生的昔日学生,普通的工人、农民、教师,听闻邹云翔先生去世的消息纷纷赶来南京,再走一遍先生曾走过的门前小路。
来自无锡的小学老师苏秋林在吊唁时止不住双眼涌出的泪,回忆起往事眼泪怎也擦不干。80年代初,这位小学老师身患肾病重症,邹先生亲自为他诊治,考虑到苏老师经济苦难,邹先生数次留他吃饭住宿,并亲自张罗铺被,拉电灯,这一切都让苏秋林的心倍感温暖。先生的离世让众人都陷入悲痛之中。
今年是邹云翔先生诞辰周年,先生的后人、学生、故友、倾慕者特地集聚在一起,回顾先生的过往,如同观赏一部波澜壮阔的电影。此中,后人需学习传承的诸多,愿有更多的年轻人受先生精神之感召,为祖国的健康事业努力奋斗。
先生,您虽远去,但后辈常听闻您的过往……
来源:紫金山记者王春霞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