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工程 http://www.znlvye.com/about/zpfw.html孤山古镇
作者:沈明志
年7月28日,应孤山镇党委、政府邀约,前去考察。谁知一去,就被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身心,使人无端地感动,无端地感叹,无端地感慨。一个人矗立在石塘关、七星庙、折家坟、千佛塔、象鼻坡、白榆山、龙泉寺、红杏莲,静听着千百年前的古人声音。心想,尽管堆积如山的古籍贮存在城里的图书馆,但中国文化的真实,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但只要有悟性的人,在此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哗得一声奔泻而出,直把人震撼得神魂俱乱,最后重重地裹卷到奔腾不息的文化气流中,拔身不出。
孤山镇位于陕西省府谷县中部,距县城19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文化古镇,唐、五代叫石塘关(也叫佘塘关、折塘关),宋为孤山寨,明为孤山堡,是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一。隆庆元年()定为东协衙门驻地,清朝依然叫孤山堡,民国为天平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为区,后改乡、公社、又改乡,现设为镇。
孤山什么时候有了村镇,无法考证,只知从商周以来,凡中原地区的一些官民犯了罪,逃到这里就无人过问了,但再也回不去了,为了生存,就在沿川河畔建立村寨,以便谋生。这也相当于历史上的美国、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政治犯、刑事犯的聚居地。从一些遗址、石刻、碑记和零散的史料传记可知,自古以来孤山川就是一条西北地区通向河东非常重要的通道。孤山川,秦汉为翠云川,唐宋为折水川,明为九股水,清为孤山川。孤山川由于地形险峻,是保卫府州、河东的天然屏障,所以成为各兵家必争之地。
唐贞观年间灭东突厥后,任命在征东突厥立有赫赫战功的折华(佘华)府谷镇遏使并兼守石塘关。晚唐僖宗年间时,折华后代折宗本、折嗣伦父子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故任折宗本为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嗣伦为麟州刺史。从那时开始,一直到五代末,折嗣伦与儿子折从阮、孙子折德扆先后对石塘关进行了几十年的维修和扩建。到后周时,石塘关成为驻有几千军民的边关重镇。公元年,后汉在府州设置永安军,折从阮任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任团练使。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先后在石塘关周围建了陈家峁、十里岩等十多个寨子。
宋仁宗景祐二年(年)对孤山寨进行了维修。政和年间在孤山寨西南十五里修筑了古城墕百胜寨。卡住了麟州从山上到府州唯一的一条通道。北宋时折德扆、折御勋、折御卿、折惟昌、折惟忠、折继闵、折继祖、折克行、张岜、张亢等在孤山川及其支流新城川(清眉浪)、沙梁川与西夏和辽国大战十余次。公元年,西夏王元昊带领几十万大军进攻麟州,并亲自带领10万大军进攻府州。因中堠寨、百胜寨、三道湾等险关难过,就绕道经沙梁、庙沟门、木瓜从后河川入侵府州。后百胜寨虽然失守,但退入深山老林中的近百名军士在寨主折继长率领下,每到晚上扰乱敌军,让其不得安宁,并放火烧了元昊屯在折水川的部分粮草。元昊缺粮缺草,急攻府州城七昼夜,城坚如磐石,反被守将折继闵射伤,败北而逃。
南宋初(年),孤山寨沦陷被金国占领。年,西夏侵占府州,孤山寨很多民用建筑和军事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
一千年前,府谷已有几个不错的边陲古镇。但是,这些古镇都一一失守,相继沦为废墟。府谷文明的地图,一直在战火的余烬中不断改变。往往是,越是重镇,遭受的抢掠越是严重,后果越是荒凉,孤山就是这样。
北宋灭亡后的多年间,金国和西夏争战不息,孤山时属金国,时属西夏。传说老百姓门上挂的牌子一面写金国,一面写西夏,金军来了牌子翻成金国,西夏军来了牌子翻成西夏。
惊人的辉煌与惊人的耻辱同生一地,浓烈的芬芳与浓烈的恶臭相邻而居。金和西夏给孤山古镇布上阴影。所幸的是,不是金和西夏消灭了孤山,而是孤山最终消灭了金和西夏。
明朝时,孤山成为延绥东路第一雄关。正统二年(年)设孤山堡。成化三年()鞑靼一支几千兵的队伍入侵孤山,攻城不下,就将孤山川的男女青年和财物掠走。孤山参将汤允绩明知不敌,但为了救出掠走的民众,就带领一百多军士,奋不顾身,追击敌军,天黑时追到长城口子上,与敌接战。这时夜幕昏暗,风沙弥漫,允绩声如洪钟,壮士呼声震天,敌军毫无准备,不知来了多少敌人,一时阵势大乱,东撞西窜,被掠走的青年男女趁机逃进两面山谷。允绩带领军士在敌阵中冲了几个回合,虽杀伤了几百敌军,终因寡不敌众,只好退入邮舍。敌人合围攻击,刀枪轰鸣,杀声不断。第二天黎明鞑靼退去,躲进山里的民众出来,看见邮舍灯光闪亮,寂无声息,院内死尸几百,一大将手拄大刀,双目圆睁,横眉冷竖,立在邮舍门前,已经殉难。人们进入邮舍,见墙上用血写下诗一首:“手持长剑斩渠魁,一箭哪知中两腮。戎马踏来头似粉,乌鸦啄处骨如柴。交游有义空挥泪,弟侄无情不举哀。血染游魂归未得,幽冥空筑望乡台”。人们看后涕泪俱下,孤山民众捐棺,将牺牲的全部将士装殓。引绩灵柩寄放孤山撒散寺,三年后运回杭州安葬。汤引绩为明开国大将汤和之曾孙。
成化初年,阿鲁人(蒙古一支)两次入侵孤山,被孤山游击将军王玺击败。成化七年,鞑靼再度进攻孤山,延绥巡抚余子俊率孤山守将朱永、许宁等将敌击退。后来鞑靼东进南下。成化十年(年),孤山定为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一。隆庆初年,王遴向朝廷上疏,将东协移驻孤山堡,派副总兵牛秉忠镇守。隆庆三年在孤山城内,原折家古居遗址上修建了东协衙门和广济仓库,并补修关帝庙,同时将铁塔从山神庙顶移到孤山河西,高家湾村对面的一个山咀上,现叫铁塔湾。在铁塔原址上建造了一个五米高葫芦形的石塔,代镇山川。隆庆年间,在孤山川沿河岸及山上新修补修了三十六大寨、三十六小寨、七十二烽火台。到万历初年,孤山驻军达到人,是当地民众的几倍。
清朝的孤山堡,继续作为防范少数民族入侵的边陲重镇,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民国年间,孤山改为天平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孤山作为历史军事文化重镇,古建筑很多,主要有:孤山古城、东协联络总台、阅兵场、点将台、箭道、护城墩、东协衙门、广济仓、千佛塔、昊天宫。还有城内南城的魁星楼、观音殿、文昌阁。中城的元帝庙、灵感庙、翠峰寺、城隍庙、地藏宫、十王殿、佛祖殿、水神庙。北城的千佛殿、玄帝庙。北门外有华严寺、三官庙、三皇庙、姑姑庵、马王庙、火神庙。西门外有西山寺。东门外有莲花台、关帝庙、马神庙。南门外有松树庙、白榆山寺、观音殿、河神庙、刘家祠堂。城对面龙泉山顶有玉帝庙、九天圣母殿、三元殿。还有龙泉寺、撒散寺、青风寺、翠云寺等。比较出名的是四大寺:即龙泉寺、撒散寺、青风寺、翠云寺。八大景:即银河环带、千佛铁塔、象鼻吹波、独舟孤山、红杏莲台、西嵛古墓、白榆山寺、无梁古殿。其中千佛铁塔和无梁古殿被选入《中华名胜大辞典》。
这些文化古迹,经历了四次大的破坏。第一次是南宋公元年,西夏占领孤山后,将孤山的军事文化建筑全部焚毁掉。年,将折家祖坟东西嵛头地面建筑焚毁殆尽、坟墓开挖、抛棺扬骨。第二次是明末年,李自成大将李过带兵上北京,路过孤山遇到出乎预料的抵抗,损失惨重,所以打下孤山后,焚毁所有军事建筑和玉帝庙、三元殿、九天圣母殿、龙泉寺、河神庙等寺庙。第三次是清朝同治七年(年)回民马化龙军到孤山后,将姑姑庵、马王庙、火神庙、严华寺、七星庙碑厅、钟鼓楼焚毁。第四次是文化大革命(20世纪70年代)拆毁孤山古城墙、东协联络总台、捣毁千佛塔和除昊天宫正殿、城隍庙正殿、关帝庙外的所有寺庙古建筑。这次破坏是毁灭性的。而且前三次破坏后进行了恢复性修补。这次彻底破坏后,再没有修复。直到近年才开始对昊天宫等一批重要文化古迹进行局部恢复性修补,其余多成废墟,有的连废墟也见不到了。
站在废墟上,四下鸟瞰,知道这个地方一直是外部势力潮来潮去的通道。望眼太阳在百无聊赖中移向西边,终于在凄艳的血红中沉落山顶。就在这一刻,怦然心动,觉得凄艳的血红,一定是这片土地最稳固的遗留。一次次辉煌,一次次败落,都是在这个背景,都有像我一样的伫立者。他们眼中看到的是晚霞中的万千金顶,还是夕阳下的尸横遍野?孤山的主调不是虚张声势的荒凉,不是故弄玄虚的神秘,也不是炊烟缭绕的世俗。一切都综合成一种有待摆布的诗意。这样的河山出现伟大时,一定会气宇轩昂,蒙受灾难时一定是惨绝人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主张,只等待历史来浓浓渲染。我诅咒废墟。因为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往日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朔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每当我在孤山各处看到文化殒灭的证据时,总是感到非常震撼。看到一处就震撼一次。看的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一处文明的灭亡都是必然的,不灭亡才是偶然的。灭亡有多种等级。土地的失去,庙宇的毁坏,还不是最高等级的灭亡,最高等级的灭亡是记忆的消失,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消失。
孤山古镇是特例,它把文字记载保留下来,用文字记载填补历史,指点了这里的蕴藏,复活了这里的遗迹,并且构成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连很多琐碎的细节也十分清晰地记载着。有了文字记载,我又寄情废墟。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也是唤醒记忆的一个机关、一个豁口、一个拷贝、一部电脑。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它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历史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础,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这么一想,不但不再诅咒废墟,而且深感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依大地的美,这样的废墟,它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废了的悲剧英雄;它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它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这么想着想着,不觉已泪流满面。这眼泪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全是。这里面还包含了一种激动和向往。因为眼前的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废墟能提供破读的思绪,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正是这一个个废墟的磁场吸引我开启了两天的实地考察。收获满满,映入眼帘的主要有:
银河环带。银河指孤山河,最有名的是三道湾,也是三道大关。第一道湾是象鼻子河神庙湾,湾的东山上,唐、五代建有石塘关,宋建有孤山寨,明建有孤山堡;第二道湾叫殿湾,古代叫龙虎湾,唐宋建有十里岩大寨,明时建有十里岩溏;第三道湾叫转龙湾。古称车石湾,唐光化二年(年)车文通,车文秀兄弟受折嗣伦委托,修建车家崖窰大寨。五代河东李存勋于公元年初建府谷县,其址就在转龙湾的枕子峁。
驱车进入三道湾,黑幕层层,杀机重重,黑影憧憧,惊悸阵阵。一切危机都随时发生,迫在眉睫。文化本来应该是一种提醒的力量,却又适得其反,变成了颠倒轻重缓急的迷魂阵。这里当时是一个交通要冲,各方面的文化都涡旋在一起,让人突然变得鸿蒙苍凉而扑簌迷离。
三道湾总长不足15公里,但每道湾都是峡谷窄深,悬崖陡峭嶙峋,山石犬牙崚嶒,河流弯曲回旋,两面山高-米,崖上窨子石窟相通,山顶上墩台,关寨林立,仅在北宋时就有四个堡六个寨子,六个墩,严闻菴为此撰诗云:“河流滚滚总回环,东去西来叠几湾。好似长空垂百练,一条玉带绕孤山。”道尽了银河环带的意境。多少年来,御外敌于孤山之外,就是因为有此银河环带的三道湾的战略防御。
千佛铁塔与无梁宫殿。据史料记载,大唐贞观四年,太宗李世民连续数夜做一噩梦。梦见自己驾幸兴庆宫,忽然看见兴庆宫北门黑水汹涌,顷刻间灌满了整个兴庆宫城,太宗在求救无援的情况下,亲自跑到御马厩牵过名驹赤骥翻身跃上。神骏赤骥涉水如履平地,正在庆幸平安到达宫城北门时,忽见城楼上出现一娇美妇人(寓意后来的贵妃武则天),手执雕花小弓,一箭射来,射中赤骥前胸(现存昭陵八骏图中有一匹带箭),将太宗掀落水中,其水不但黑色,而且污秽不堪,硬往嘴、鼻里乱灌。更有不少臭虫、蟑螂、蝎子也往口鼻里乱钻。每次惊醒后都是一身冷汗。太宗便召集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详解梦境。大家正在分析北门过水犹可能是秦源德水出了问题,正在商议间,寅门官送来封口密谏一本。太宗拆封一视,正是秦源德水,秦始皇曾封禅大河之处治所的银城县(府谷县)报奏:县辖关城石塘关(今孤山)夜半忽闻金鼓之声,人喊马嘶,从金鼓之声判断,是鲜卑羌兵犯城。石塘关总兵急忙命令全城军民登城抵御,却不见城外有一兵一卒。军民才息,金鼓声又起,登城门无一兵,一夜数惊,一连数夜,直搅闹的倾城军民难以入睡,次日哨马探到四十里开外,更无任何军兵行动过的踪迹。银城知县亲临石塘关察看也是如此。因此,奏请皇帝攘息。太宗与各位大臣商议决定,在石塘关修建千佛铁塔与无梁宫殿,并派大臣李靖带御林军三千协助工匠,由工匠头领赵冒、董臣带领皇室工匠千余人,于贞观四年槐月行抵银城县(现府谷县)石塘关(现孤山镇),又征集了民夫数千人动工,营造建筑。至此,太宗也再不作如此噩梦,石塘关也再没有阴兵骚扰了。
这种精神寄托,体现了世俗大地与原始神祗的激烈斡旋,从天人合一,天子梦幻中,最终成为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抒泻仪式。这就触及到了文明的一个要害部位。宗教,既可能是文明的起始,也可能是文明的归结。一种文明离开了宗教是不完整的,同样一种宗教脱离了文明也是要不得的。宗教极端主义就脱离了文明。这就为我们找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史。
千佛铁塔是一座四棱十二节的铁塔。塔高8米,底座高3米,总高11米,铁塔每个面上都有佛像,像下有佛名,总计有佛像0个,千佛铁塔始建于孤山城东南七里宝珠山对面。孤山河东岸山神庙顶的石畔上。明朝隆庆初年,东协进驻孤山堡后,副总兵牛秉忠将铁塔移到孤山东南二里,孤山河西岸一个山咀上,清朝道光年间,驻守孤山的一位守将自费将铁塔迁移到孤山城西南,隔孤山河的龙泉山的山腰上。文化大革命将其捣毁,眼前的千佛铁塔是改革开放后重新铸造的。严闻菴先生作诗一首:“谁把浮图铁铸工,峥嵘胜概压榆东。顶头若记梯云到,呼吸真教帝坐通。”
无梁宫殿又叫七星庙、昊天宫,位于孤山城北门外1公里远的山梁上。唐贞观四年建成,唐贞观八年进行了第三次补修。昊天宫无梁、无柱、无画栋,全部用打磨过的块靴头砖,逐层探出到顶,建造奇特。从外看,是两座飞檐高翘的大宫殿,殿脊上、飞檐脊上站满了各种神人神兽,每个瓦头上也站一个神人。殿的中脊上,两边是卷浪式的兽头。中间有一镇北大铁杈,左右各站五个神将,正殿东西宽14.2米,南北深9.6米,殿底到脊顶高9.2米,殿开三门,经卷栅式斗拱形穿廊进入大殿。正门“昊天宫”三字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从内看,自下而上,底层为正方形,四面平墙,象征四面平安,中层改砌八角,象征八方稳定,成语四平八稳的典故来自于此,也有四方八卦一说,块靴头砖,象征贞观年间唐朝军驿数,一砖盖顶,象征皇权天授,黄帝至上,一统天下。室内设神位:天权、天桓、天璇、天玑、玉阳、瑶光、北斗七星星座,故叫七星庙,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昊天宫,具有逼人的气势,夺人的气概,慑人的气魄。这是一股盘旋的大“气”。这是一股爽气、英气、豪气、浩然正气、磅礴之气。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步入昊天宫就是踏进天上人间的殿堂,一种满载着天乐合奏、人间意蕴、时代风格、朦胧韵律的情感音乐,在历史的天空中流淌而至。自我们的心灵中过往,这是一种心灵的共振,情感的牵结,灵魂的交谈,神经的沟通。一种“天上人间情一诺”的天真,拨动了我们深处那根“一往情深深几许”的琴音,清波渺渺、清香淡淡、清风依依、清歌声声,带我们进入歌舞升平的理想天国。昊天宫问鼎伟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世所罕见。
到宋朝,抗辽英雄杨继业与巾帼英雄佘赛花由校场比武至七星庙定亲,并生有七个儿子,象征着七星投胎,使七星庙闻名遐迩,昊天宫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文化坐标和文化品格。本来是太宗皇帝用来镇邪驱恶的宫殿,却成了男女青年求生贵子的神庙。自此,周围十里八乡,甚至全国各地的男女青年结婚后都要到此求拜。这大概也是孤山人才辈出的巫理解说。据说七星庙的神祗非常灵验,凡到此求拜者,都能生下栋梁之才,无不应验。当然也是未婚男女屯集爱情的殿堂,原有的大唐韵味变成了小资情调,面对佳人,耳闻仙乐,箫鼓一曲,轻歌漫舞,荡漾了心神,美醉了灵魂。使昊天宫植入世俗大地,更加接近地气。荣誉剥夺轻松,名声增加烦恼,今天的七星庙不得不满面春风地去接待那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游客。
西嵛古墓。折家祖坟在孤山有四座,但确定地点的有两座,一座叫东嵛头在孤山城东约6公里的李家坬和徐家峁交汇处。坐东北向西南的一道平壕内,坟地约30亩,内有折氏宗本,嗣伦、从曰、从阮、从依、德扆、德源、御勋、海超,惟让等及其正夫人墓葬。另一座叫西嵛头,在孤山河南部的杨家沟的柳树硷,距孤山城2.5公里,此坟建于北宋仁宗嘉佑元年(年),陵园长米宽米,墓地坐西向东,背靠十多米高的西嵛头,坡度约5°,墓地边长约米的正方形。坟墓主长为折御卿,下有折家惟冒、惟忠、惟正、继芳、继麟、继宣、继闵、继祖、继世、克柔、克行、克礼、克勤、可复、可大、可存、可致、彦武等六代百多名折氏及正妻。
折家东,西嵛头陵园于公元年被西夏军队大规模的破坏,地面建筑焚毁殆尽,墓葬开挖,抛棺扬骨,墓地一片狼藉,地面上留下的残砖破石与残垣断壁和极不完整的墓志石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填入深土渠内。清末以来陵园全部开垦耕种。
一个人站在那些颓棱残垣间惊恐莫名。我知道那种荒废日久的陵园很美,却总是不敢留在黄昏之后,不是怕盗墓贼,而是怕气氛。试想,如果整整一座陵园没有一点动静,月光朦胧,阴风凄厉,脑畔又浮出折家将的呻吟或咆哮,断断续续,巫幻森森,这该如何消受?因此,再不敢独自站下去了,快速离开了陵园。
在离开的路上,我想,难得这片废墟,经历如此磨难,至今威势犹在。在一千多年野草冷月,断柱残碑的夜夜密语中,它们没有把自己的身份降低,没有把自己的故事说否。
一百多年来,在东西嵛头出土了《刺史折嗣伦神道碑》《折继闵神道碑》《御赐节度使折克行神道碑》《宋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可存墓志铭》折彦文妻《曹氏墓志碑》《折可大残碑》《折御卿墓志》《折继新墓志》《折继全墓志》折惟忠妾《大宋福清县太君李夫人墓志碑》。这些碑志,文物和文献价值极高,揭示了史上一直尚不清楚的黄剿起义,宋江与方腊起义究竟是被谁镇压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墓志有的拉到西安碑林,有的存放于府谷千佛洞悬空寺,只有李夫人墓志存于孤山杨家沟观音殿,遗憾的是,不少墓志被西夏军捣毁后,填于深土渠内。
眼下的西嵛头,松涛阵阵,凉风嗖嗖,芳草凄凄,万木葱笼,远处遥看,犹如祖国北疆大兴安岭。改革开放后,杨家沟退耕还林,使全部山岭变成柏海松涛,远处无法看到西嵛头遗址,只看到无边林海中一股英雄气驰骋纵横。
独舟孤山。孤山古城,始建唐代,兴盛于北宋,毁于南宋少数民族入侵,民万历三十六年(年)朝廷派徐宗浚监工重修了孤山城,重修后的孤山城规模是原孤山堡城一半,新城南部延用了原堡城的城墙。城形如一叶孤舟,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新城从东北到西南长约丈,从西北到东南宽约50丈,周长约丈。城墙铺底厚3丈,高4丈,全部砖石包砌,城墙铺底都是0.12丈宽,0.08丈厚,0.6丈长的花岗岩大石条,共五层,再上是用0.07丈宽,0.12丈长的大砖双层起墙,顶上是0.6丈高的城垛。垛上有瞭望孔和箭豁,城开四门,南门北门都有翁城,顶上有双层城楼,西门无瓮城,但有城楼,东门是0.6丈宽,0.7丈高的小门洞,洞外有30多个台阶,通向下面,城门都是铁皮镶包近0.05丈厚的榆木大门。城的四角建有哨所。南门外有50多丈长,3丈宽的砖石道路,通过两座牌楼伸向前河湾。东去西来之人只能从南门西门进出,西城下有20多丈深的大渠,南城下有20多丈高的悬崖,东城下是30多丈的陡坡,所以此城易守难攻,城北建了一座砖墩,作为和四周60里内十多个墩台的联络点。城内衔道阡陌、曲径通幽,店铺林立,作坊满布,衙门萧穆,庙宇堂皇,军队四守,戒备森严。站在城墙上。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顾,地阔天空。
历来孤山只做大事,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想,这宽畅的路,这高大的门,这斑驳的楼,曾经见过多少人群大进大出啊!今天这些人群的后代荡然离去,大大方方地把一座古城留给我们,真是大手笔。今天的阅兵场点将台没有人就没有了年代,突然变得抽象起来,很不具体。这个本来为了召集人群、俯视人群、笑傲人群、号令人群的点将台,怎么也没有想到哪一天会失去人群,于是便傲然于空虚,雄伟于枉然。
今天的孤山古城,仍然保留着不少断墙残壁的废墟。只不过废得还不够彻底,斑斑驳驳地透露着吓人的辈分。后代的建筑当然也不少,却恭恭敬敬地附植在它们的旁边,努力在体态上与前辈保持一致。结果构成了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传代强势。这便是今日孤山的气概。
夜幕降临,但古城灯光不多,有些暗淡。我想,这大概是一座古城既然有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不像南关新街,没有资格怀抱着千年安祥在黑暗中入梦,必须点亮灯光,夜以继日地书写今天的历史。我从心里承认这种做法,非常大气。
两天的考察匆匆而过,四大寺八大景,只考察了五个景点,就只能至此打住,因为县城的几位朋友约好晚六时在山水阳光酒店共进晚餐,在返程路上,随行人员一再请求绕道到岳家寨,岳飞的后代那里看一看,我反问岳飞是河南汤阴县人,怎么孤山岳家寨能出现岳飞的后代?随行人员回答,岳家寨的祖先就是从河南汤阴县逃难来的,这又引起了我极大兴趣,就答应绕道去看一看,谁知刚站在岳飞巨幅汉白玉塑像前,手机响了,是朋友来电,一看已是下午六点,他们已到齐在酒店等候,急忙上车返程,到酒店已经晚上七点整。
晚餐后到了房间,一个人躺在床上,脑海云遮雾罩,肚里翻江倒海,原来我误将晚上的白酒当成了“佘公犒酒”。据东嵛头,佘家唐代墓碑记载,佘公犒酒是旷古佳酿陈年美酒,距今已有1年的历史。它比杏花村白酒还要早几百年,而且当时名气比后来的杏花村大得多。
因为两天的考察还没来得及梳理,又灌进一肚白酒,而且误以为佘公犒酒,因此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此时,早已黯淡了的刀光剑影,远去了的鼓角争鸣,连同湮没了的黄尘古道,荒芜了的烽火边城一下全部涌上心头,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这时我才意识到孤山古镇与我考察过的所有古镇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英雄和伟大,它是一个英雄古镇,一个伟大古镇。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各个古镇,例如精致、浑朴、繁丽、古典、新锐、宁谧、舒适、神秘、壮观、肃穆等等,只有两个词,并且连在一起后,各个古镇就都不会争了,只让他们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给孤山古镇。这就是英雄与伟大。
一切有英雄情怀的人,只要到孤山古镇一游,都会被当时当地散发出来的英雄气概所笼罩,所感动,所震撼,这是一个英雄时代用英雄的浩荡气概和英勇精神构筑而成的英雄古镇,世间最杰出的英雄古镇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但一眼就能发现它的不同。有点孤独,有点不合群,自成一种气象,有掩饰不住外溢的光辉。任何人无法模仿。这样的古镇在人类历史上一共也没有几个,见到它的人不分智愚长幼、国籍民族,都会肃然起敬。本来折家将、车家将、戴家将就已经把一个边陲古镇烘托得威震四方,谁知岳飞的后代又把先祖岳飞也搬到孤山,这就不得不让人猜想,为什么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有那么一种理想,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种情怀,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折家本是鲜卑拓跋族,是北魏的皇族,他们为唐王朝、五代各朝廷,北宋王朝驰骋疆场,保卫边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中有参与征灭东突厥立下赫赫战功,授府谷镇遏使的折华;有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授与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的折宗本;授与麟州刺史的折嗣伦;有抗辽返移民历任振武军、武胜军、永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改封郑国公的折从阮;有反对北汉分裂,任永安军节度使知府州的折德扆;有参与征灭北汉任太宁军节度使的折御勋;有子河汊大败辽军,收复宋失州县15处的折御卿;有兵进朔州界,大破狼水寨,任兴州刺史的折惟昌;有崇信君节度使知府州的折惟忠;有保卫府州城,以少胜多,大败西夏王元昊,任晋州刺史,麟州路兵马钤辖的折继闵;有三次出兵参与对西夏罗兀城大战的百胜寨主折继长;有大战罗兀城勇当河东路先锋任金吾大将军、解州防御使知府州折继祖;有戍边30年。经战多次没有败,拓地几千里,斩获无数,招降上万户,收获钜万万,官至高平君开国公,上柱国,秦州观秦使,河东第十二将,谥武恭的折克行;有征方腊,灭宋江河东第二将的折可存;有从军40年征战余次,没有败过,文武全才智勇双全,历任武安军节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渭州兼管内劝农使,淮康军节度使,西河郡开国公、上柱国的折可适;有北南宋抗金60年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龙图阁直学士的折彦直等众将。
戴家本河北凤阳人,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有功,授千户,山西太原右卫,后到保德所,又调府谷镇羌,世辈承袭。同时把家安居到孤山堡东沟村,戴家为孤山大户。人才辈出,特别是明朝嘉靖到天启多年间,出了三个总兵,一个操守,一个明威大将军和一个节烈夫人,故御赐“三意总兵忠烈族”。
戴布边:嘉靖十七年任府谷木瓜园堡总兵。其弟戴冕世袭操守。冕子戴辰。嘉靖戊午年(年)鞑靼侵略延庆花马池,守将戴辰率百余守军与数千敌人战于丰阜墩下。辰单枪匹马左冲右突,虽伤痕累累血染锦袍,但仍然毫不犹豫拼死力战,冲杀四十余阵,战马倒下,徒步拼杀,到傍晚杀敌几百竟战死,敌惊恐不已。恐援军到,于是撤退。数千民众得救,辰殉难时仅29岁,嘉靖帝感其忠勇,赠明威大将军。
戴延春,戴辰子:辰战死后,延春习步幼童,在其母抚养长大后,任职军营。历任大柏油守备,游击将军,石塘岭参将。白马关战役功劳第一,升蓟州总兵。万历二十六年因平倭有功,授都督俭事,镇守山东,任备倭总兵。万历三十年授骁骑将军。诰封,两代镇守孤山41年,特起阳和军门标下中军。其子天宠,武进土,职总兵。
节烈妇赵氏,是戴辰妻,延春母。戴辰战死后,抚老携幼,含辛茹苦,育子成才。万历十年去世,年仅47岁,万历年表曰:“贞节”。
保卫家乡,见义勇为都可成为英雄,但英雄一旦是卫国,而且捍卫的是伟大的中华文明,这就使英雄走向了伟大。
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象,唐宋在历史文化上的大气魄铸就了孤山古镇的大气象,从每一个宫殿溢出,从每一座塔楼溢出,从每一个废墟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从每一扇旧窗溢出,每一道雕纹溢出。其他古镇也有宫殿,也有塔楼,也有废墟,也有古砖,也有旧窗,也有雕纹,为什么却乖乖的自认与伟大无缘?
孤山古镇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每一项遗留都有气宇轩昂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有家国一体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大气象,每一个气象都让其他古镇自愧弗如,知趣避过。
因此,孤山古镇的英雄与伟大是一种永恒的典范,中国其他古镇都无法相比,连梦中都有一个影影绰绰的孤山古镇。此时我已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