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双方划淮河而治。为了疆域,时而相互征伐。而内部为了皇权,也争斗不息。人民流离失所、饱经忧患。就算是偶尔有短暂的中兴,也会大兴土木、修葺宫殿。人民劳役繁重、苦不堪言。总之是应了那句悲愤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然,我今天所说的是在此霍乱的大背景下的安逸舒雅。有道是‘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他叫吴均,南朝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欲修《齐书》,皇帝不许,一气之下私自撰写,成稿30卷。皇帝看了大为不悦,使官员责问后,书被焚烧,人被免职。
人有个性,经历也独特。曾给好友写过一封信《与朱元思书》。此文被后世评为:‘清丽新巧,是骈文中佳作’
开篇先做了一个简要的概况,接下来是详写:从富阳到桐庐两岸的高山上,随意排列的树木高俊挺拔。沿途的水有时静若处子,波澜不惊,这个时候很清,明察秋毫。有时像奔腾的骏马汹涌不息!这时往往会碰到山石,在撞击的那一刹那;清灵灵的作响,如鸣佩环,甚是悦耳。放眼望去;山中忽明忽暗,那是稀疏流动的树枝和执着的阳光之间的玲珑意趣。侧耳聆听;有天籁之音,那是鸟儿绕林般的婉转清越。
这一切的一切,如梦如幻,沉浸其中,细心感悟,就连一向令人烦躁的鸣蝉和哀愁的啼猿都变得可爱起来。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俗世人,若来到此,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世外桃源而折要呢?他们只看一眼,就悔恨当初,再看一眼,已恍如隔世!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但是何人所写?至今无法定论。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是一曲至真至诚的情思,用白描的手法写尽了女子渴望与情人相聚的种种姿态。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是梳妆打扮只为悦己者容的少女情怀。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一个露用的巧妙,把女子含羞作态盼情郎的样子表现的恰如其分,与陈叔宝的映户凝娇乍不进有异曲同工之妙。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运用的是双关影语,莲子代表怜子,而怜又代表爱情,清如水象征着爱情的纯洁无暇。但现实却令人失落,盼郎而郎不归,出门寻觅又了无踪影。万般无奈之下,唯有垂手明如玉望着远方的海氷愁怨满腹。
这首诗运用顶针的技法蝉联而下,沈德潜有云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曵无穷,情味愈出。这种写法确实很美,我都读了好几遍。读的时候声音很轻,就像梦呓一样,就是为了用心去感悟。我甚至不急着看注释和翻译,就是害怕破坏了这种似懂非懂的朦胧美感。阵祚明有云言情之绝唱,此情此景,不外如是。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但作者是谁?一直是众说纷纭。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汉名将李广英明神武,不让胡马跨过此山,就可以确保中原无忧。由此可见阴山的高大险峻,这首民歌就是在这雄浑的大背景下铺展开来。
在茫茫的草原上,放眼望去,天野相接。风吹草动,悠闲的牛羊时隐时现。诗意简单,意境却壮阔无边。充分的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富饶和牧羊汉子的爽朗豪放。央视的《经典咏流传》给这篇经典民歌加入了少女的韵味,这样粗犷和细腻就融合到了一起,别有一番风情。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几年前的一个视频,稚嫩的童音合声朗诵这首民歌,均匀的气息,干净而空灵的穿透力,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良久,良久,……心绪才恢复如初,随之而来的是淡泊质朴如清风拂面般的生活气息。
南北朝不光只有混乱、战争,和徭役。还有山、有水,有爱情和生活。诗者,吟咏情性也;纵然外部兵荒马乱,传统文化仍屹立不倒,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她衣衫烈烈,已裹挟了千古。余温尚存,还昭示着今朝。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