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腊八,我在大语文课上讲的知识和推荐书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80.html

维尼妈妈沐滢

腊八遇大寒,本以为会冷得冻掉下巴,却没发现,这是我这几年遇到的最暖的腊八——刮了一天的大南风,最高气温零上4度,这在东北是非常罕见的!女儿幼儿园发来了孩子们吃腊八粥的图片,年的味道更浓烈了!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在大语文培训的课堂上,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过的一篇课文——老舍的《老北京的春节》(原著为《北京的春节》)。这其中详尽地讲述了老北京的年俗,腊八位列其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年俗活动。

当时的课堂上,孩子们听得热热闹闹,通过对民俗的了解丰富了知识面,也在自己的知识库里积累了不少素材。

今天,我把在课堂上讲给孩子的知识及引申出的内容,和推荐阅读的相关图书总结在这里,家长伙伴们给自己的孩子收藏吧!

一、腊八节的来源(传说故事)

其实腊八及腊八粥原与佛教及宗教祭祀有关,后来逐渐变成了民间习俗。

在老舍《北京的春节》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豆(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关于腊八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在大语文课堂上,我讲述的是以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主角的版本,学说中将它称为“朱元璋忆苦说”:

传说,朱元璋小时候非常穷苦,他父母把他送到财主家里做工。有一次朱元璋放牛的时候,走过一座小桥,因路太滑,牛不小心掉到了桥下摔断了腿。牛不能耕种了,财主非常生气,他为了惩罚朱元璋,把他关进了一稻草屋子。屋子里什么都没有,朱元璋又冷又饿,这时候他发现稻草堆里隐藏着一个老鼠洞,而老鼠为了过冬在窝里屯了不少杂粮谷物,饥不择食的朱元璋就把老鼠藏的粮食搜集起来,用水煮了一锅粥,或许是因为饿的缘故那锅粥无比的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从孩子们带来的绘本和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又读到了另一个版本:

从前有一对夫妻,好吃懒做,属于典型的“啃老族”。父母担心儿子儿媳今后坐吃山空,给他们准备了富足的家产和粮食。可是小夫妻觉得,这辈子不愁吃喝了,什么都不做。后来老夫妻相继离世,小夫妻就靠着这些家产度日。他们家的房子老旧了,他们也不想着去修整,田里荒了也不想耕种。不知不觉,家里什么都不剩了,这年腊月初八,小夫妻饥肠辘辘,没吃没穿,只得从家里的角落里搜集些杂粮煮了果腹。谁知他们刚端起碗要喝的时候,房子倒了……后来民间流传起这个腊八的传说,意在提醒世人勤劳创造、勤俭持家。

这些传说都蕴藏着世人的警示和期待,这个民俗流传至今也展示了人们的智慧:未雨绸缪,艰苦朴素,忆苦思甜。为什么腊八不能被忘怀,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经历过苦难,换来今天丰衣足食的美好,这是一个引发孩子深思的日子:物质富足,但不能铺张浪费,家有余粮,是一件幸福的事!

二、腊八的习俗

不同地区的腊八习俗多少有些不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提及的是以老北京为代表,我身处东北地区,民俗与老北京没什么差别。

腊八粥自然不用说了,节日必备,将各种豆子、杂粮、还有果干在一起煮熟,孩子们说,他们最喜欢的是那种开罐即食的“八宝粥”的味道。

家家户户除了腊八粥,还要准备另一种美食:腊八蒜。在腊八这一天,用醋将大蒜浸泡在一个密封的罐子里,泡到破五(正月初五)的时候打开来,吃饺子的时候配上一瓣翠绿的腊八蒜,味道酸辣爽口。泡的时候加少许盐,泡出来的蒜翠绿,浸入了醋的酸味,少了一丝酸的辣,而醋水中却多了一丝辛辣的味道。

只不过,孩子太小,有的没法接受这酸辣的神清气爽,所以不能亲自品尝,只能先听听过过耳瘾。

三、关于腊八的诗词

对于孩子们来说,腊八的诗词算是一个冷门,我选了两首,让孩子做以简单的了解:

《腊日》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其一)

张耒

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

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四、适合孩子们读的课外书

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是老舍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节选,原著《北京的春节》也被出版成绘本,适合6岁+孩子阅读。

这本书中,用国画风绘制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老北京的民俗、年俗,配以老舍的文字,文学性满满,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积累。在文中,老舍讲到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九,这也与今天的“年”有些许的不同。而那时人们别管富足还是贫困,对待春节都十分讲究繁琐,想来,彼时的年更有“年味”,也是人们不断去怀念和寻找的味道!

连环画出版社曾出版过的一套绘本《中国传统故事》中,有一本《腊八节的故事》,这本书也是在课堂上孩子们所讲的传说版本。

这一套书中不仅有腊八的故事,还有春节的故事、二月二的故事、小年的故事、元宵节的故事等中华传统节日故事,故事短小精悍,适合3-6岁亲子阅读,小学生独立阅读。

《香香甜甜腊八粥》

适读年龄:3岁+

张秋生爷爷写的故事,非常耐读,充满童趣。以腊八节为故事背景,通过嫣儿一家准备腊八粥的食材,熬粥,送粥,喝粥,给出门在外的亲人留粥,把腊八粥涂在树上,等等一系列活动,在温馨欢乐的场景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了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语言的力量和感人的图景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故事让人回味、让人充实。

可能有伙伴会问我,大语文课讲这些内容有啥用?

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如果将各学科看成是一棵树的话,语文是根基,历史、地理等学科是树的枝杈,基础养料需要输送到枝杈,内部脉络联通,各学科并不孤立存在。

大语文内容中会接触、融合到其他知识和学科,而不仅仅只拘泥于语文基础的生字、拼音、组词造句。这也是未来应试的趋势,只有孩子从小知识面广、各方面知识积累丰富,才能在未来的应试中得心应手。

且,想让孩子对语文感兴趣,就需要从身边入手,挑选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挑选高品质的相关文学作品作为学习和赏读的内容,让孩子学习和拓展,语文基础知识也是依托于能够抓住孩子眼球的精彩内容呈现的,而并非狭隘地只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

今日腊八,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民俗吧!也让孩子借此读到相关的有趣童书,从阅读中和生活中积累,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