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慧萍想与她对饮 [复制链接]

1#
西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npxxc/yznpx/603.html

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想与她对饮

——蒋殊散文《请你喝汾酒》赏读

张慧萍

作家蒋殊

最近几年来,我一直沉浸在蒋殊的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中,头顶蓝天白云,脚踏松软的泥土,乐于村庄的鸡狗牛羊,暖在亲人的一瞥一笑间。然而,当我手捧清香的花瓣,肆意舒怡着她笔下的脉脉温情,感受她心中故土情结的时侯,毫无设防地被她的《请你喝汾酒》惊到了。心里有些疑惑,这文字她写的吗?

“闻香而来吧,请你喝汾酒!”一改她之前的写作笔锋,给人以动如脱兔的感觉。或许是写作背景造就了这篇文字的洋洋洒洒,或许是作者在脱离了她脚下那片热土,沉重的思绪反而信马由缰的缘故,每一个人在书写生他养她故乡的时候,感情总是沉重。正如她写她母亲《不敢轻言的爱》一样小心翼翼,深怕笔尖下淌出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内心。这篇写酒之文,何以如此洒脱随性?突然想起,《阳光下的蜀葵》中有一篇文章《请,打开那扇栅栏门》。那里可以窥视出她内心隐藏的豪情:“谁来了,可以坐在树下谈笑,可以荡在秋千上午睡,可以在石凳上喝茶,煮酒,可以看我的狗在夕阳下啃骨头……”

于是,懂了她与酒亲近。

《请你喝汾酒》,这样热情豪放的标题,直抒胸臆,无需读者绞尽脑汁去琢磨文章想要表达什么,会不由自主跟随她的脚步,去品尝,去豪饮,去感受她与酒的故事。

文章开篇直接了当,紧扣主题。我十分喜欢这样的写法,不拖泥带水,不穿靴戴帽。两个动词的妙用,“闻”香而来,“闻”的不止是酒的醇香,更是汾酒文化的远近闻名和历史悠久,正如后文的陈述:风景和历史就在那里。而“请”字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对方能走进汾酒,走进汾酒文化,了解山西这片热土的愿望。然后笔锋一转:我不知道,作为山西人,还有哪句话比这句待客更真诚。否定加设问,简洁明快地把内心情感的张力拉升,给读者留下山西人待客热情的印记,以及汾酒在山西人心中的分量,也对整篇文章定了一个高度。

通篇读来,文章构思巧妙,主钱分明,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灵动性。喝酒是主线,汾酒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是暗线。明线暗线交叉叙说,感情起伏胶着,让读者在喝酒的同时始终不忘,入口的不止是酒,融入血液的更是中国悠久的酒文化。特别是汾酒,缓缓入口,便会被对山西汾酒多年的厚重历史而肃然起敬,欲罢不能,想去探究,去熟悉,去沉迷……那种热情,一如汾酒人,一如山西人的真诚、醇厚、炽热。收放自如的写法,把这份真诚水到渠成流露给读者,这是散文最基本的要求:情必需真。

这篇文章,读起来确实“散”,从品茅台入手引出汾酒,从小家庭的熏陶,朋友小聚,大至外出家乡之外的别处,拓展至当今汾酒企业发展,汾酒文化的传承,汾酒人的不遗余力以及对未来期许。无论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或是企业人,游子们……等等,与汾酒的日常,哪一个不是以汾酒为荣呢?

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深以为然。年信阳之行,与一群来之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一起聚餐,刚入席,来自安徽临泉县的文友蒋坤宏,得知我是山西人,便很激动,山西人吗?得喝汾酒。于是跑了老远的路买来一瓶汾酒,仅有的几分矜持,在遇到汾酒后瞬间被卸掉,如蒋殊所言,立马生出乡情,生出自豪。与他们推杯换盏,真喝出了几分豪情来。

许是相同的经历,激发了书写这篇文字的热情,抑或,是与她一样,与酒亲近,感同身受而引发了深切共鸣。

蒋殊的语言艺术,质朴且具有美感。比如文中:“玩命点头,伸手,他一一狠狠握过。”入神入画的描述把别处遇乡人的那份天然亲近和激动刻画得惟妙惟肖。艺术的语言,往往能达到这种把读者代入的效果,不仅是画面的代入,更是情感的融入,仿佛你的手被狠狠地握住。更有一种去使劲儿点头的冲动。再比如:“当然,喝酒之人很难保持似醉非醉,很难让自己欲飘不飘一番畅叙后扔在床上酣畅睡一觉。醒来之时,昨夜之事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这样的比喻贴切、形象,风趣、言简意赅地描述了喝酒的最高境界,把一个憨态可掬,飘飘欲仙的酒者呈与读者眼前。于是想,喝酒的表现,或是喝酒的“度”,是不是也可以用“酒点”或是阈值来形容呢?比如人都有痛点,笑点!每个人这个“点”不同,只要喝到他(她)的“点”,思绪便开始漂移,甚至游离,不在压抑自己,不在拘泥一些小节,尽管词不达意,但笑却直达眼底。到底会露出一些别与日常的可爱之处,一些平日难得见的真性情吧?

比喻、排比、拟人、用典、顶真等,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毫不吝惜。比如:“才发现,种种场合喝的不是酒,是气氛,是真诚、是情绪、是友情、是情怀、更是文化。”一句话采用比喻、排比手法描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篇对于茅台酒的品尝,便是浅酌,是感知,是柔和,是姿态,是对主人盛情的谦卑和回敬。同时,又对下文做了很好铺垫,对于汾酒的浓香清香酱香凤香一股脑儿往胃里收拾的那种酣畅淋漓,便顺理成章不显突兀,从而把喝酒的豪情和友人的情谊推向了一个更高层面。再如:“一家餐厅外,几个人被眼前的情景震到恍惚:一盒20年汾酒,静立在一辆路虎车前盖上,夜色中一明一灭地闪光。”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给读者呈现了一副特别浪漫的画面,安放这盒酒的人,于汾酒,是怎样的一份偏爱呢?又比如:“轻易不喝酒的女士,以大气豪迈的气势及深不见底的酒量,喝出一朵朵桃花,一片一片娇柔的笑声。喝着喝着,胃却懂了。”语言的艺术和修辞手法的妙用,反映出作者思维的灵动和巧妙,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闻着酒香,漫步于她微醉的文字,看似很散的文字,却始终牢牢抓着主线。“闻香而来吧,请你喝汾酒”,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突出,情感更丰富饱满。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发挥到极致。这篇文字与之前《阳光下的蜀葵》相比较,手法更加灵活,语境更加独特,有任情挥洒的自如,但不失她的真善美。

真正的佳作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的亲近和融入,是一种精神与情怀的高度吻合。就像文中的酒,弥散着芳香,总能让读者久久回味,刻骨铭心。

从文中得知,蒋殊在她父亲殷切的眼神中与酒难舍,一杯杯喝到现在。潜藏的浪漫柔情正如她喜爱的那一款,汾酒的清香,早已潜移默化与她融为一体,散发着清雅脱俗,不矫揉造作的丽质。品她的文,一如见她的人,淡雅清新的婉约女子,走进,只有幽香,走远,却漫满心房。

忽然,想与她对饮,于山花烂漫时。由轻柔漫谈,把酒言欢,到她所说的一股脑儿收拾,是“饮酒微酣恰好,花开半时偏妍”的意犹未尽呢?还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另一重境界?

本文刊发于《山西经济日报》

年3月8日

作者简介

张慧萍,笔名心持若水,山西省武乡县人,就职于武乡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作品《父亲》入选《放歌集散文百家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老井》获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一等奖,并刊登在《发展导报》《河南科技报》,《故乡的饭场》《开在冬天里的花》《小巷深处》发表于《文学百花苑》杂志,《想与她对饮》发表于《山西经济日报》,其他文学作品发表于当地《红星杨》《武乡文化文化研究》《家乡之音》等刊物和《江山文学网》。

好文荐读

请你喝汾酒

蒋殊

我不知道,作为山西人,还有哪句话比这句待客更真诚。

那年在贵州,有幸品尝了80年茅台。且不说它价位几何,单是80年的国酒,就足够诱惑。那几天的餐桌上,更从头至尾将不同年份的茅台细细品尝过。

或许是醇酒思乡,抑或是被茅台的真诚感动,便几次诚恳发出邀请:去山西吧,请你喝汾酒!

茅台人却也谦逊:汾酒是茅台的老家嘛。

茅台酒的历史上,也赫然记载着,满清咸丰年间,有山西商人去到茅台地,用小麦为曲,以高粱为原料,仿汾酒制法,酿造出茅台酒的雏形。

再饮茅台,便生出亲近的乡情,生出对祖先的崇敬。

父亲喜酒。小时候,逢年过节喝酒,他总要给母亲倒出一杯。母亲一次次摆手,他一年年执着。无奈母亲终是与酒无缘,始终没有痛快喝下过一杯。我参加工作后,父亲便把这一杯转给我,起初我也与母亲一样,说不好喝呀不好喝,父亲却是像当初期待我读书一样殷切的眼神:喝几回就好喝了。许是血液里继承了父亲一些化解酒精的细胞,竟一杯杯喝到现在。

尽管,一直也没觉得白酒有多好喝。才发现,种种场合喝的不是酒,是气氛,是真诚,是情绪,是友情,是情怀,更是文化。

一饮而尽之时,对方清澈可见的,是你一颗心。更一直以为,举到你面前的酒,一推,便推掉情份。尽管他嘴里说着您随意,内心却是满满的失落与扫兴。因此常常笑问酒桌上不喝酒的人:最没意思的,是不是众人皆醉你独醒?

醉不怕,独醒者也无妨。酒这浓情之器,却最惧把它作了贿赂品与工具。一个席间,一位女士满满一杯酒举到一领导面前,一饮而尽。我惊讶,因为她在别的场合从不曾喝,也因此一直以为她不能喝酒。但那天,她一杯杯喝着也一句句说着:我轻易不喝酒。

轻易不喝酒的女士,以大气爽迈的气势及深不见底的酒量,喝出一朵一朵桃花一片一片娇柔的笑声,接受着领导一声一声“豪爽之人”的美誉。

看得大笑。领导永远不会知道,谁是真正豪爽之人。

喝酒不为醉。当然,喝酒之人很难保持似醉非醉,很难让自己欲飘不飘一番畅叙后扔在床上酣畅睡一觉。醒来之时,昨夜之事若有若无时隐时现,身体里的酒精早已化作飘渺被梦解掉。也因此,人人都言酒不好,却没谁能躲得掉。

身为山西人,自然以汾酒为荣。然而饮时并不懂酒,便浓香清香酱香凤香一古脑往胃里收拾。喝着喝着,胃却懂了,它将欢愉与排斥毫无保留传递给我。而我,也变得像大多数山西酒者一样,推开众多酱香浓香凤香米香,独留一款。

不用问,便是汾酒的清香。

前几天在湖南湘潭,一家餐厅外,几人被眼前的情景震到恍惚:一盒20年汾酒,静立在一辆路虎车前盖上,夜色中一明一灭地闪光。

那是一个刚刚饮完浓香的晚间,半个月亮挂在天上。尽管眼里各自带着一份迷离,却也懂得并非身处家乡,于是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呀呀”出声。四顾左右无人,便举起手机,拍下这一寒夜里的脉脉温情。

叽叽喳喳之时,一位男士带着醉意大步笑过来:山西老乡吗?

玩命点头。伸手,他一一狠狠握过。原来,这位在湖南的山西人刚刚宴请了几位当地的重要朋友。他在风里大声说,当地虽有好酒,然而哪款能比汾酒更尊贵,更真诚?

近年每到外地,一些新结识的朋友也时时会说:哦,山西啊,汾酒的故乡。

汾酒厂,记不清去了多少回。最近的一次是今年9月,身边是《小说选刊》邀请的外地作家。与他们相比,我这半个东道主自然少了初见者的惊鸿与感悟。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的甲级大奖章,当年骄傲地将杏花村指给杜牧的小牧童,从夏商到元明清的多件馆藏酒器,独特的“清蒸二次清”工艺,依旧以最原始的热情接纳着进入的每一个人。坐落在杏花镇上的金代太符观与距今多年前的杏花村遗址也向客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风景与历史就在那里,倒是新结识的几位汾酒人,给我意外惊喜。

到达后一上车,一位罗汉一般长相的男士面向我们而坐。经介绍,知他是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他开口说的,并非汾酒历史,而是山西文化,听得初入山西的老师们不住口地为三晋大地的博大精深由衷“哦——啊——”。尽管心内惊叹他底蕴的厚重,却觉得无非是工作需要姑且应付一阵。然而之后几天的接触中,才发现他有一浪一浪的积淀要流淌给人听。汾酒的历史与文化,以及他浓烈的汾酒情,也在不经意间让他不经意地灌输到每个人的脑中。这个长相很大老粗的秘书长,有一颗精致的内心,甚至潜藏着细腻如水的浪漫与柔情,对文化的情怀及文学的偏爱融在点滴细微中。要走时,更知道他刚出版一本文学随笔《松林听风》,便纷纷讨要。且看他文字之柔:

傍晚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湖边,湖边风中摇曳的嫩柳披上一层亮亮的金色。金色的阳光照透了飞溅的喷泉,喷泉便化作颗颗珠玉滚落在草坪上。草坪上衰草凄凄,凄凄间钻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绿芽上沾着水珠,水珠像绿绸锻上洒着的珍珠玛瑙。

这连环的温情景致,是不是已经在些许忧伤间击溃你心?

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柳静安,董事会秘书处副处长李晓奇,几天时间,他们如张琰光一样,一点一滴历数着汾酒的不同凡响,表达着对汾酒的入骨之爱。就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年轻的李田,说起汾酒也是如数家珍,话里话外流露着属于他的那份骄傲与责任。

还有一个叫米米七月的女子,这个身处湖南的土家族姑娘因了是汾酒厂的媳妇,便兴奋地一路举着手机爬高上低,只为现场将汾酒美景展示给喜欢她的万千观众。

当举起杯,个个更是酣畅情真!

一直觉得,一个企业能否成功,文化是关键。而文化的关键,又要看人。

有这样一群人,汾酒怎能不在那片大地上暗香浮动。

董事长李秋喜风尘仆仆回来了。不说什么,先在桌上霸气举杯,为汾酒代言:66度头锅美酒,舍我其谁!

众人一饮而尽,带着对汾酒的崇敬与暖情。酒面前,人人变得豪迈,豪气,豪情。桌上各色汾酒,人人面前四个独特的酒杯,内装四款主打品种:汾酒、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

起初,客人还在这些被唤作“举一反三”的酒杯前矜持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杯清香。品着品着,便乱了阵容,生怕哪一杯被粗心地错过。当谁担心地表达出“怕醉”时,更被汾酒人拍了胸脯:喝!汾酒不醉人!

“好!你举一,我反三!”

一番热烈的觥筹交错后,一干人带着独有的余香走进微凉的夜色,荡漾在清香弥漫的汾酒大道,兴趣盎然地聊杏花,用各自的方式解读傅山先生的“得道花香”,吟诵启功的“汾酒好,并不让中山。益胃健脾千日醒,举杯从不唱阳关,盛誉满人间”,之后共同慨叹巴金早年的感受:酒好人好工作好,参观一回忘不了。

间或有老师幽幽地说:我觉得我醉了!

引来一阵大笑。

喝酒人懂得,醉了的人,从不承认自己醉。早在年,乔羽老先生就奉劝天下人: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地有酒能醉人。乔先生真醉了吗?原来是:我今来此偶夸量,入口三杯已销魂。

先生并非醉了,而是为汾酒所迷。

一代一代,迷人的汾酒走到今天,也让人对它有了新期待。果然,今年2月,董事长李秋喜向省国资委立下*令状:用5-10年时间,完成汾酒文化的复兴,重回“汾老大”地位!

从此,李秋喜带着“干不好就走人”的重压,带领汾酒人迈开汾酒的速度,走上“提速复兴”之路。

久违的汾老大啊,一出口便囤积了所有山西人的喜悦。人们只好拉过杯,斟满酒:来来来,一醉方休!

汾酒的清香,立时弥散开来,如同一个淡雅清新的婉约女子,走近,只有幽香;走远,却漫满心房。

那不浓不淡的纯净清幽之香,正怀着新的激情与梦想向你靠近。你的味蕾,也一定款款地,款款地燃烧起新的希望。

闻香而来吧,请你喝汾酒!

本文刊发于《山西经济日报》

年12月29日

作者简介

蒋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映像》杂志执行主编。迄今为止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国内大型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著有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少年时遇见你》报告文学集《重回》《再回》《沁源》《坚守》《天使的模样》,小说《红星杨》等。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及第八、第九届“长征文艺奖”。《阳光下的蜀葵》《重回》分别进入全国农家书屋。《渐行渐逝的旷野之声》《盛大的告别》《天空之上,大地之地》《寻找史铁生》等8篇散文分别收入人民文学、长江文艺、花城等多家出版社年度散文、随笔年选及排行榜;散文《故乡的秋夜》收入年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

主编:采禾

小编:含函

蜀葵花开

记录故园之美助力家乡之兴

投稿邮箱:mlmlwx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