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指出了老师的重要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感,教导学生为人处事。传道,就是传授理念。比起知识,首要学习的是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好的道德基础以后才能成才,否则能力愈大,对社会危害也愈大。
授业就是传授以学,把自己的学识倾囊相授,让知识一代代传承。解惑,就是运用自身的丰富阅历和广博知识,为学生解开困惑。所以说,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问,更要有高尚的平等,可以说是要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但是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处于草创阶段,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叫错字但是死不承认误导学生的情况,遭到人民日报怒批,这是怎么回事呢?
01建国初期教师行业乱象
我们知道,建国初期,国家资源严重不足,国民文盲率高,在这种情况下,拥有高文凭的人并不多,偏远地区,持有小学、初中文凭就可以上岗执教了,教学工作管理不严,很多老师也并不懂科学的教学流程。教学生认字时,往往张冠李戴,若是被学生质疑,也往往会为自己辩解,导致误导学生。
当然,中国汉字数量非常庞大,人们常用汉字也就三千字左右,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也很正常。中国古代就经常有这种笑话产生:说古时候,有一位将军管理军纪十分严格,有一次去军营巡查,刚好查到一个小兵的错误,准备杖责他二十大板,提笔写字时,“杖”字却死活想不起来,也不好意思问左右旁人,想着就改成二十大板吧,结果“板”字也不会写,无奈之下把笔一扔,对小兵说:“你走吧,这次放过你了。”小兵千恩万谢的走了,暗幸逃过惩罚。
这是个小故事,记错字或者不认识字是常见现象。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采用半边法,按照我们认识的半边字去读,赌错了也无伤大雅。但是老师身份特殊,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对于这种事万万不可马虎。
02学生指错老师狡辩
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痛批教师行业这种乱象,题目为“不要给字起外号”,文章的作者应该也是一位老师,他提起一位同事,上课从来不备课也不写教案,认为教一群孩子有什么可准备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当场叫学生去查字典,这样就解决问题。
他还告诉作者,有一次上课,读到成语“如火如荼”时,他读成了“如火如茶”,当时就有学生表示质疑,认为这个字比“茶”多一横呀。这位老师当即查了字典,发现的确是自己读错了,但是为了面子,也害怕降低自己的威信,他是绝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于是硬着头皮告诉孩子们:“不是我读错了,是这个字就有两个音,我读书时老师就这样教的。”学生们都很崇尚老师,自然信以为真。这位老师将这件事说出来,说明他内心是不以为意的,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作者了解之后内心很愤懑,深感此时教育行业的不良风气,于是写了一篇文章痛批此类老师,他在文章中表示:上课不提前准备,每次都临时抱佛脚,难免会有错误发生。这类老师过于自以为是,教学态度不端正,极其不老实、不负责任,没有作为人民教师应该有的态度,白吃了人民供给的小米。
同时,作者也在文章中列举了其他类似的情况,有些老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不查字典,而是选择蒙混过关,比如“诞生”念成“延生”,把“残酷”读成“残皓”,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最后,作者呼吁,希望老师们遇到不识字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备课,去查字典,而不是张冠李戴,给字起外号。毕竟,老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不可误人子弟。
03历史上师生关系的变迁
自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孔子被称为至圣,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位老师,弟子三千,其中优秀者72人。在他死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平时的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其中不乏很多教育理念,比如“因材施教”等等。他讲学之地杏坛也被后世比喻为教育界。
隋代开设科举制,唐代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后世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打破了门阀垄断政治的局面。大批寒门士子可以凭借学识鱼跃龙门,改换门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中国古代,科举是惟一一个可以提升阶级的途径,因此家有余粮的人家都会大力支持子孙读书。这个时候一个好老师就很重要,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导其为人处事的原则,培养心性品德。到乡试会试时,被录取的学子也会成为主考官的学生,成为他们仕途之路的引路人,当然,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天子门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地位在古代十分崇高,古代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天地指大自然,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流行自然崇拜,重视农业生产。君即天子,天子自带神秘色彩,是天下的主宰。亲就是父母亲人。老师排在第五,可见地位之高,并且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中,老师是拥有权威的一方。进入现代社会,强调人人平等,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
04结语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重师尊道的传统,尽管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当时这种观念还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老师在孩子们的人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读错字不可避免,但这并不表示老师的学识比学生差。遇到这种问题时,及时承认错误,强调正确读音,反而会给学生深刻印象,受到人们的尊重。其实面子,哪有真理重要呢。学生们也要有一些质疑精神,做到“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